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美国早期汉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7 10:49
【摘要】:美国汉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早期美国汉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裨治文、卫三畏是其中主要代表。他们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历史文化,汉学研究水平之高、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注重中国现实特别是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启了美国汉学注重现实的先河,使汉学研究摆脱了欧洲汉学古典规范的束缚。但早期美国汉学也存在着缺乏专职性和研究群体单一性的严重不足。
[Abstract]:American Sinology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19 th century. Although it started late, it developed rapidly. The early American Sinology research has two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is to come to China missionaries as the main body. Au Zhi Wen, Wei San Fu is one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They are proficient in Chinese, familiar with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other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reality, especially the problem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which opens the way for American Sinology to pay attention to reality, and makes Sinology study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European classical norms of Sinology. However, in early American Sinology, there was also a serious shortage of specialization and the singularity of research group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210093
【分类号】:K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东波;;美国汉学的开山之作 读卫三畏《中国总论》中译本[J];博览群书;2006年04期

2 徐克谦;;美国汉学家对先秦思想文献的翻译阐释和研究[J];文史知识;1997年02期

3 胡燕春;;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吴原元;;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2期

5 胡燕春;;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蔡慧清;;德克·卜德与中国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谭树林;卫三畏与中美文化交流[J];齐鲁学刊;1998年06期

8 任增强;;美国汉学家论《诗大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程章灿;;岁月匆匆六十年:由《哈佛亚洲学报》看美国汉学的成长(上)[J];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01期

10 黄学军;;游魂无处归 ——读史景迁《天安门》[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东辉;;欧美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况[A];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秀英;;《汉书》在西方:译介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樊书华;;鼐德方案与哈佛大学的汉学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5 孙华娟;;于“陈腐”中开出花来——评孙康宜《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6 段琪;;从《花甲忆记》看丁韪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施忠连;;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之进展[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8 胡志宏;;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关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奉臻;;“体用论”话语中的“文化辩解说”——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潮中技术观转型的文化诠释[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钧;《中国总论》的前世今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华慧;郑培凯谈史景迁和美国汉学[N];东方早报;2011年

3 贺卫方;黑船上的汉学家[N];南方周末;2008年

4 金涛;一个美国汉学家的“蝴蝶梦”[N];中国邮政报;2005年

5 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主任 顾彬;德国汉学家比美国汉学家更有发言权[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美国汉学:英译文论“返销”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洪文;中国赴美任教第一人——戈鲲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叶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汉学史研究的范式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9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炎;当阳光不再灿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偏执的布道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卫三畏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辛颖;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安;论卫三畏的中国观[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4 何婷婷;《拾级大成》与卫三畏的汉语教学[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同法;卫三畏的中国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辛欣;试析美国汉学研究的演化及发展方向[D];外交学院;2009年

8 李蓉;论美国的《史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芳含;哈佛学派明清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培文;论美国汉学界的韩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0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60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