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齐风鲁俗论

发布时间:2018-11-27 12:10
【摘要】:由于地理环境、政策导向、对外关联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分别源自炎、黄两种传统的齐、鲁文化形成了在产业特点、社会构成、人格发育和精神气质等诸多方面的两种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比较而言,前者发育在沿海地区,产业选择多样化,社会结构多元化,政策导向上重功利,励变革,崇民主,尚开放,形成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传统;后者发育在内陆地区,产业相对单一,即以农耕为主,相应地在政策上比较保守,实行中央集权,崇尚道德伦理和秩序,形成了中华民族守成、以德治国的传统。这两种传统依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需要而各显优劣,在漫长的以农本经济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下,鲁文化更加占据统治地位。
[Abstract]: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olicy orientation, foreign relation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unity of the two traditions, namely, Yan and Huang, the Lu culture has formed its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compositi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temperament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the two regional culture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omparison, the former developed in coastal areas, diversified industrial choices, diversified social structure, emphasized utilitarian policy guidance, encouraged change, respected democracy, and formed the tradition of pioneering and enterpris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latter is developed in the inland area, the industry is relatively single, that is, farming is the main, the policy is relatively conservative,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dvocating moral ethics and order, formed th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be successful and to rule the country by virtu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and need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two traditions show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Under the long centraliz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griculture-based economy, the culture of Lu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慧;王恒展;;论《聊斋志异》中两性角色的错位[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刘泽君;孔子德育思想初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3 胡可涛;;《论语》的语言学诠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何元国;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苏亚平,林小美;竞技武术套路文化之特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6 白云翔;汉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考古学观察[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7 赵麦茹;韦苇;;先秦儒家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迪[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素平;先秦尊师重教的礼数法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沈绍明;墨子“兼爱“思想的局限性[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悦;周代宫城制度中庙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模式复原方案[J];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士光;;发掘古都文化遗产 发展古都旅游事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2 张耀南;;“冯友兰哲学”与“张东荪哲学”[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耿振东;;《管子》中齐人崇古管窥[A];齐鲁文化暨汉民族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柯小刚;;黑尔德“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与儒家“慎终追远“的祭礼空间——对中国伦理“井源”的一个政治现象学-解释学探入[A];“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4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7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8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兰先芳;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贺红霞;王心敬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曾业桃;轴心时代的中国人性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段伟;两汉水灾及政府治河、赈恤措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党辉;本体与存在:王阳明哲学的一体两面[D];河南大学;2003年

8 胡进驻;东周郑韩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任海莹;透明度原则与我国政务公开[D];河海大学;2003年

10 刘和文;张潮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驰;程立中;;简论亳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克奇;汉代经学和齐鲁文化[N];光明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唐小清;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与碰撞[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王志民;齐鲁为先秦最高文化区的历史考察[N];光明日报;2003年

4 朱亚非;清初山东士人的学风[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汇;试论先秦两汉时期的泰山封禅活动[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0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60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