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司马迁和波利比乌的历史思想

发布时间:2019-01-05 18:05
【摘要】:司马迁和波利比乌历史思想中最重要的 ,而且能作出相对应比较研究的内容 ,主要在对天人关系和历史进程的认识两大方面。司马迁和波利比乌对天人之间的关系 ,都表述了深刻的见解 ,以为天是源于人们为谋求自身利益的行动和欲望之中 ,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居于人的意志之上而必然出现的历史趋势。司马迁叙史 ,注意从变化中考察历史的进程。他把中华民族 2 0 0 0余年的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 ,从历史人物的活动、联系及其变化中显示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以及下一历史阶段形成的原因 ,揭示了历史纵向发展之“通” (连续性 )和“变” (各历史阶段不同特点 )与横向空间历史人物活动之间的关系。波利比乌则以公元前 2 2 0年为界划分地中海世界的历史为两个阶段 ,从广阔的横向空间展示前 2 2 0年以后地中海诸国历史人物的活动。但他割裂了两个历史阶段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 ,而且又以罗马必定征服地中海世界这一基点来推定横向空间全部历史内容的联系 ,表现出从静止不变的基点认识历史进程的思想
[Abstract]:Si Maqian and Polly Biwu's historical though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an make the corresponding comparative study, mainl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Si Maqian and Polly Biwu both expressed profound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nking that heaven originates from people's actions and desires in pursuit of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does not shift to the will of man. The historical trend that must appear above the will of man. Si Maqian narrates the history, pays attention to examin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the change. He divided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2000 into five stages, showing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ical stage from the activities, connections and chang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as well a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next historical stag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inuity" and "change" of historical vertical developmen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historical stage) and the activiti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in horizontal space. Polobiu took 220 BC as the boundary to divide the history of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to two stages, show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historical figures of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after 220 years from the broad horizontal space. But he severed the inevitable connection that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historical stages, and based on the basic point that Rome was bound to conquer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he assumed the connection of the whole historical content of horizontal space, Showing the thought of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mmutabil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北京100875
【分类号】:K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沛霖;从对神话传说的处理看司马迁的神话思想[J];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2 黄季耕;;无韵之离骚——《史记》评论之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3 沈延发;司马迁论《易》[J];殷都学刊;1993年03期

4 李安本;浅谈司马迁《货殖列传》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7年01期

5 曹迎;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王强;;试评古今两位硬汉作家[J];文学教育(上);2007年01期

7 王爱国;;司马迁人生抉择的文化价值——再读《报任安书》所想到的[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8年03期

8 毛艳梅;;试论《史记》之人物传记的“气”[J];青年文学家;2009年05期

9 朱孟军;;白璧无瑕[J];思维与智慧;2010年01期

10 卢南乔;论司马迁及其历史编纂学——纪念司马迁诞生二千一百周年[J];文史哲;195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瑞泽;;西汉以后对司马迁的评介[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2 许锬辉;;《史记》赞辞褒贬的修辞意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陈小赤;;略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先进性[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周忠庆;;司马迁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史学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刘华祝;;释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而遭腐刑[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方铭;;《史记》的尊孔重儒问题[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雷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宗旨述论[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9 崔继军;赵佳妮;;《史记》微言张骞的几种情况[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10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庄亭;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报;2001年

2 吕培成 吴玲玲;《史记》研究的新开拓[N];光明日报;2005年

3 储国强 张琳;司马迁故里将建“史记碑林博物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李丹;史家绝唱的两千年魅力[N];珠海特区报;2008年

5 文广;“西部歌剧”《司马迁》[N];联合时报;2000年

6 孙豹隐 樊兆青;人文精神 亘越千古[N];人民日报;2001年

7 白漠男;解读司马迁《屈原列传》[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刘琪;司马迁与巫史文化[N];中国艺术报;2003年

9 彩霞;司马迁·史记·太史祠[N];中国档案报;2004年

10 凌朝栋;龙门生巨子 文章旷代雄[N];渭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涛;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白效咏;汉代的易学与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8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铁娜;汉代非主流文学与汉代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贾立国;宋前咏侠诗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燕;司马迁与鲁迅比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春雨;《史记》的中下层人物形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德祥;汉代儒家商人观念[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杜建蓉;司马迁、桑弘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吴学哲;论司马迁与《周易》[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宏丽;司马迁的帝王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路雪莉;司马迁文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张秋佳;从《史记》征引史料看司马迁的文献整理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金媛媛;司马迁笔下的商人与政治[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卜超;司马迁《史记》人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2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402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b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