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再现与国家政治
[Abstract]:Each society constructs its own doctrine of destiny through the emphasis made in its history books. Through text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motif of the narration of the textbook is "Revolution / reactionary"-its representation is the change of the dynasty, and the result is the normative completion of the frame of historiography of "five-stage theory". 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guided by teleology shows the trend complex of "five-stage theory" by means of overall cognitive style, linear evolution view and great general history writing technique, accompanied by chronology and illustrations of great events. It spreads the message of a political faith education that requires the educatee to understand "where we came from-where we are-where we are headed." According to this motif, various kinds of emotional alchemy are also wrapped in 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to cultivate the educatee's outlook of advance and retreat, good and evil, life and death,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and foe, so as to determine its emotional coding and value order. Thus, the theory of national destiny is constructed in the history book, and the reappearance of history obeys and serves national politic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社会转型与政治教育变革的社会学研究” 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2008年度重点资助项目“社会转型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社会学研究”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华,庞立生;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塑[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2 张薇薇;法袍与法文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张宇润;;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影响的法律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4 张军;《误会》:与隐蔽的上帝打赌[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徐岱;;诗性与童话——关于艺术精神的一种理解[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蔡仲;对数学的文化反思[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2期
7 王德军;;哲学与人的精神追求[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8 卢风;科技进步与道德进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顾玉平;整体 行动 打赌:戈德曼对马克思的诠释[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张博;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新生;卡尔·拉纳神哲学思想探析[D];复旦大学;2006年
4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陈亚平;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7年
6 韦海波;意向性与自行传达[D];复旦大学;2007年
7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霞;自觉和背离:现代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光军;论研究生道德建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建鲁;逻辑分析在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07年
4 张宝成;马尔库塞批判理论述评[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张敏;师生日常交往实践的批判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闫娜;旷野中的回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秋歌;论教育与人的卓越[D];河南大学;2007年
8 杨征;论悲剧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9 石璐;论人之生命完整性与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张涤非;论生命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汉生,张新祥;解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层次分化[J];社会学研究;1993年05期
,本文编号:2403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40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