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9-01-07 11:34
【摘要】:从1820年代起,来华英美新教传教士和商人通过他们在中国创办或支持的出版媒介和他们的著作,批判并否定在此之前以耶稣会士为主的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与研究。他们认为中国文明是一种停止的、没有历史的文明;中国的民族特性是由排外、迷信和其他恶劣品质构成的;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则是以残忍、腐败为特征的,而这又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西方关于中国的研究和著述越来越多地展现中国的负面形象。
[Abstract]:Since the 1820s,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and merchants came to China to criticize and nega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study of China by the Jesuit preachers through the publishing media and their works that they founded or supported. They believe that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a kind of civilization that has no history, and tha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re made up of xenophobia, superstition and other bad qualities. China's legal and judicial syst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cruelty and corrup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na's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se ideas, the western studies and writings on China are showing more and more negative images of China.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莉华;;西方传教士汉学的分支: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杨平;;西方传教士《论语》翻译的基督教化评析[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4期

3 徐克谦;;中西初识时期的思想文化互动——读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陈占山;;《四库全书》载录传教士撰译著作述论[J];文献;1998年01期

5 何孔蛟;;拯救娼妓的慈善机构——上海济良所[J];档案春秋;2007年03期

6 江岚;罗时进;;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潘德利;王凤娥;;中国古籍文献流散轨迹与形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07期

8 雷丽平;李渤;;俄罗斯汉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东北亚论坛;2011年04期

9 吴义雄;;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罗大正;传教士东来与西学传播[J];齐鲁学刊;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阎国栋;;帝俄满学的历史与成就[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耿f;;西方汉学界对开封犹太人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3 熊月之;;牛津学术访问杂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4 荣新江;;梵蒂冈所藏汉籍目录两种简介[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张西平;;欧洲传教士汉学的兴起——以基歇尔和卜弥格为例[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岩;老朽的汉学 年轻的汉学[N];南方周末;2007年

2 孙小礼;丰富和美化了西方人的生活[N];学习时报;2006年

3 实习记者 张以瑾;俄罗斯汉学一直靠自己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黄敏兰邋(本报书评人);1500—1800年间的中西相遇“伟大”吗?[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崔玉军;汉学与中国学的源流及性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沈弘;读丁韪良的《汉学菁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祖海尔;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与洪秀全拜上帝会[N];贵州民族报;2005年

8 谢海涛;汉学史中国人写得了吗?[N];东方早报;2010年

9 王希隆;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任大援;新时期汉学更注重海外传播[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慧;怀履光及其汉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艳艳;赖德烈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彭传怀;论十月革命前俄国大学的中国学[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403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403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