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六朝时期鼓吹乐和五礼制度的交汇
[Abstract]: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the promotion of the music and the five-way system began to have more and more intersec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On the one hand, the promotion of music plays an invisible and powerful role in the changing development of the five-way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the five-gift system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motion of music.
【作者单位】: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
【分类号】:J609.2;K8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旭辉;;神性祛昧与理性皈依——由中国传统乐论看音乐社会身份的流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董恩林;赵娜;;论六朝儒学的主导地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王怡康;;汉魏六朝间鼓吹乐的分类综述[J];魅力中国;2009年01期
4 项阳;;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王志鹏;;试论民间歌乐在六朝、隋唐时代的兴盛发展[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霞;;从乐悬和铭文来看旽入中原的功能转变[J];大众文艺;2013年19期
2 吴金琳;;天琴演变的文化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3 项阳;;以《太常续考》为个案的吉礼雅乐解读[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项阳;;地方官府用乐机构和在籍官属乐人承载的意义[J];音乐研究;2011年01期
5 李新现;;民间笙管乐称“雅乐”之辨析[J];音乐研究;2012年01期
6 项阳;;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3期
7 项阳;;俗乐的双重定位:与礼乐对应/与雅乐对应[J];音乐研究;2013年04期
8 项阳;;岱庙、东岳庙会用乐的相关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9 柏互玖;;宋代大曲承载机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年03期
10 项阳;;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理念拓展的意义[J];音乐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希;唐代胡乐入华及审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柏互玖;大曲的演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付林鹏;两周乐官的文化职能与文学活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邓婷;初、盛唐音乐思想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3年
5 栗建伟;周代乐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成秀;思想史视域下的北宋雅乐乐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欢乐;昭宣时期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蒋宁;齐梁音乐制作与文人乐府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雅琪;泰山碧霞祠道教音乐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周晓爽;房山区北窑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王朋;西汉雅歌诗与郊庙歌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秦晓妍;一支乐队的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7 董旭彤;隋唐至明代礼乐观念变化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8 单婧;清宫廷吉礼用乐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晨宇;丧葬礼俗中的鼓吹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邵丹华;北魏乐舞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文刘;;试论六朝儒学的特点[J];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02期
2 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之我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项阳;张咏春;;从《朝天子》管窥礼乐传统的一致性存在[J];中国音乐;2008年01期
4 乐胜奎;六朝儒学的困境[J];中国哲学史;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项阳;[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云;礼非乐不行 乐非礼不举[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阳;乐户与鼓吹乐[J];文艺研究;2001年05期
2 董波;说说鼓吹乐[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冯建志;从汉画像看鼓吹乐的形态特征及功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牛玉新;山东鼓吹乐及其在民间风俗仪式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5 王珉;鼓吹乐起源说[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孙云;鼓吹乐溯流探源及实名之辨[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宋新;汉代鼓吹乐的渊源[J];中国音乐学;2005年03期
8 孙敏;中原鼓吹乐的历史嬗变[J];东方艺术;2005年08期
9 刘斌;;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王九筛;孙云;;生态环境视域下鼓吹乐的文化空间解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邢兆远;鲁南“平派鼓吹乐”勃发生机[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杲;话说民间鼓吹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孙敏;从洛阳乐舞陶俑看鼓吹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杜莹;民间传统的现在时[N];音乐周报;2004年
5 张振涛;当绣花手变成乐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谁人读懂工尺谱[N];中国文化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洪鑫;胶州民间鼓吹乐手徐百乾及其音乐活动之调查与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孙云;礼非乐不行 乐非礼不举[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雨琴;南朝鼓吹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周方圆;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民俗学解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孙小文;河南省新蔡县鼓吹乐班考察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晨宇;丧葬礼俗中的鼓吹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胡倩;论唐代鼓吹乐的兴盛[D];温州大学;2013年
8 刘斌;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晨晨;鲁西南嘉祥县伊氏鼓吹班社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10 谢秀敏;豫中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流变与传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5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51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