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治文中国观研究
[Abstract]:The first American missionary to come to China, E. C. Bridgman (1801 卤1861), was a key figur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merican Chinese view. On the issue of understanding China, Pei Zhiwen advocates objective, truthful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China. He not only opposed the tendency of the West to beautify China since the 16th century, but also criticized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for deliberately exaggerating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dark side of Chinese society at that time. However, as a Protestant missionary, the Christian civilization in the depths of thought makes it impossible to get rid of the simple thinking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when he understands China. The duality of Pei's view of China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dual nature of his missionary strateg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The study of Pei's view of China is convenient for us to grasp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view of China vertically.
【作者单位】: 陕西榆林学院政史系;
【分类号】:K20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世平;;论自我体验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J];东南传播;2008年04期
2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国民性的评析[J];东岳论丛;2002年01期
3 林拓;;福建与世博:智慧、活力及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4 翁伟志;;明恩溥的经历与《中国人的特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黎尚健;;论梁发在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中的作用与贡献[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马乐梅;;汉语圣经和合本的翻译策略——兼论和合本的废与存[J];国外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7 檀江林;对太平天国“破坏说”的几点辩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田得宏;特立独行的来粤传教士——罗孝全评传[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8期
9 黎尚健;;关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若干问题的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王毅;;百年来西方中国观的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艾东;;19世纪英人古柏(Cooper)的康区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3 陈可培;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常春;晚清四川教务教案视野中的官绅民教及其互动(1860-1911)[D];四川大学;2005年
5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6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7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8 马少甫;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原元;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翁伟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传兰;基督教在华传教方针的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小娟;从洗衣机的发展探讨中国洗衣机本土化设计[D];江南大学;2004年
3 曹颖新;罗素的实证精神与中国实用至上的接受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瑞琴;德国传教士安保罗的儒学经典研究[D];鲁东大学;2006年
6 曾筱霞;“西方福建形象”研究:以克洛代尔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皮春花;教会医学与近代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晓珍;难以跨越的鸿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孟玉会;明清之际与近代反教言论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作敏;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红菊;;明恩溥中国观的特点探析[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2 陈珍;;试论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认识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3 沈海涛;;日本的中国认识与九一八事变[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4 周颖南;;傲慢的中国?——法国“中国观”的一场辩论[J];对外传播;2011年07期
5 秦梨丽;;保田与重郎与竹内好的中国认识之比较——以“现代的超克”理论为中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张静之;;从「新,
本文编号:2520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52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