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使相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2:12
【摘要】:使相作为官职起源于唐代,经历唐五代、北宋,最终消失于南宋末期。这一官职在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存在了五、六百年,在宋代作为寄禄官存在了三百多年,并且在北宋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相经历唐五代发展到宋代,其赋予范围与待遇等方面相对完善。在赋予范围上北宋前期使相基本上是以节度使、枢密使、亲王加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为主,北宋元丰年改制后到南宋基本上是以节度使、枢密使、观察使、亲王、承宣使、节度观察留后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主。在待遇及权益上,使相分别在公用钱、食邑、食实封及其他物质赏赐上高于其他朝官,同时在丧葬、仪礼、荫补等其他方面享受极高的荣誉待遇,同时包括其家人也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使相在北宋一直作为一种荣誉衔存在,不同时期其授予范围存在相应的变化。北宋前期,新生的赵宋王朝是在拥有军事力量武将们的支持下获得政权,如何能够更好的处理好前朝旧臣和新兴功勋将领的关系是北宋前期首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调和利益和矛盾的使相在北宋前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宋中期,经过北宋前期几位皇帝的努力,在崇文抑武思想的影响下,北宋以文治国的政治理念基本形成,上层官员基本上被文臣士大夫所垄断,同时在宋夏战争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使相基本上是以宰辅型的文臣官员为主;北宋后期,社会弊病使各种矛盾显露出来,使相授予接近泛滥,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下,北宋统治者开始逐步转变宗室、亲王在国家政治体制下价值体现的治国观念,让宗室、亲王担任重要的政治角色,所以北宋后期使相基本上是以宗室、亲王为主。使相在北宋作为寄禄官,享有极高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仪制方面的待遇,它作为皇帝对勋贤故老以及宰相久次罢政的名誉上优待,并没有实际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一些使相在任相期间拥有一定参与军国政事的权利,这也与当时特定的环境以及任职者个人性格有关。北宋中期晏殊就曾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以使相身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并且在实际的军国大事的参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价值。通过对北宋使相的群体统计分析与个体重点研究的结合,以动态的角度研究使相的具体内容,可以更清晰的理解与认识北宋使相的发展特点,以及北宋以文治国理念的推行,更有利于准确把握北宋的政治体制与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44;D691
本文编号:2693138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44;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峰;;宋太祖朝节度使类别及其转型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冲;五代宋初军政职官制度与人事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2 张祥云;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李同乐;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景素;北宋南京应天府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2 孙婧ZM;宋代留守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3 柳淳;唐代节度使带职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4 王晨;论北宋相权的阶段性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晓艳;从唐中后期使相的变迁看唐末地方独立化的进程[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邓恩娟;宋初节度使初探[D];西北大学;2008年
7 刘钟;宋朝辍朝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赵建建;唐五代使相的权力流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谢南燕;五代宰相使相群体及宰相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93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69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