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历史起源、现代困境及未来改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雪松;台湾土地改革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南方农村;2005年01期
2 王克强;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传浩;陈宏辉;贾生华;;农地市场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J];经济学(季刊);2005年02期
2 王礼力;李三虎;;“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张富良;;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经济致因[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4 白呈明;走出农地所有权困境的现实选择[J];当代法学;2002年09期
5 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6 后小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性建议[J];经济问题;2003年02期
7 宗晓华;陈静漪;;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盛荣;从目标和需求角度思考中国的农地改革[J];农村经济;2005年11期
9 李建林;陈瑜琦;江清霞;匡晓宇;;中国耕地破碎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6年06期
10 刘家强;罗蓉;石建昌;;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调查与思考[J];人口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鹏;张安录;;永佃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晓川;杨海艳;;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新力;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刘永湘;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3年
3 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冯继康;中国农村土地制度[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学林;中国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李功奎;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黄丽萍;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芳;我国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明丽;征地区片价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孔玲;城市化进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非合法性实现形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4 廖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5 戴志刚;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困境及其解决方略[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伍先开;我国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郭春华;农地制度与二十世纪苏南农业经济[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琪;近20年来水稻土有机碳变化——县级和村级尺度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阳新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刘明昭;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法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小钢;土地的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J];财经论丛;2003年04期
2 鲍海君,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3 刘子兰;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4 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发展调查[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徐琴;农村土地的社会功能与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J];江海学刊;2003年06期
6 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户层面的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7 王诚;论社会保障的生命周期及中国的周期阶段[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8 李郁芳;试析土地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张启春;从传统土地保障走向现代社会保障——关于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理论月刊;1999年12期
10 赖盛中;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J];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泽滨;唐中叶前后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赵俪生;有关均田制的一些辩析[J];文史哲;1981年03期
3 赵俪生;均田制的破坏[J];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4 韩f;堀敏一《均田制研究》简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01期
5 武建国;;略论均田制中奴婢受田及其变化的原因[J];历史教学;1982年11期
6 赵汝清;日本班田制与中国均田制的比较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7 张维训;北朝均田制与鲜卑族的关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2期
8 袁昌隆;;初授的永业田不是均田农民原有私地——永业田性质探讨之一[J];甘肃社会科学;1983年06期
9 杨际平;;北朝隋唐均田制下奴婢、官吏的“授田”与限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10 武建国;建国以来均田制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福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浅议[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郑允炯;李武英;;茶山的井田制论[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邢铁;;从三组敦煌户籍说唐代均田制下的继承问题[A];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唐刚卯;;官庄的名称及唐宋时期“庄”的免役特权[A];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费仕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陈博;;从土地关系看秦制的流弊[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正宇;;敦煌遗书一宗后晋时期敦煌民事诉讼档案[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林~|中;;初唐奿的文化恱d荹A];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盖国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制度创新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敦煌研究组组长 宋家钰;“敦煌学中心说”引起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0年
2 侯云灏;北魏太和年间的改革[N];学习时报;2000年
3 达侠;唐朝的两税法[N];江苏经济报;2001年
4 本报通讯员 言者 本报记者 吴雯;土地流转新观察[N];新华日报;2001年
5 林甘泉;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价值[N];光明日报;2003年
6 古清生;生导弹的中国母鸡[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赵晓耕 史永丽;解读“黄宗羲定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楚天佑;中国古代主要税制介绍[N];江苏经济报;2004年
9 丁险峰 宋康年;唐镜铭文别有深意[N];中国商报;2004年
10 冯桢;鲜卑骄子拓跋宏[N];大同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宝通;北朝隋唐的屯田与均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海燕;中晚唐时期司法制度之变化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王志胜;唐代家庭收入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淑芳;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妍娟;北魏州郡演变考论[D];山西大学;2005年
5 黄英;试论北魏冯太后[D];四川大学;2005年
6 马翼;唐代敦煌地区农民家庭收入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岳丽颖;中国古代典权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宋文红;中国古代农业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6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0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