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潍县金石学初探
发布时间:2020-07-15 01:45
【摘要】:金石学从宋代开始发端,而到清代达到顶峰,在清代中后期,山东出现了众多金石名家,时人谓“金石学在山左”,而其中潍县对山左金石学的贡献最大,呈现出了家族性和群体性的特征,并且著述众多,对当时的学术界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这些学者的著述、家谱、信札等为基本史料,对清代潍县金石学加以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如下:一、清代潍县金石学兴盛的背景。从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势两个方面,探究潍县金石学兴盛的原因,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外部环境方面,清代金石研究之风盛行,金石大家翁方纲、阮元等督学山东,推动了山左金石学的发展;从自身优势来看,潍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古物众多、经济发达、科举兴盛,加之当时世家大族及金石大家陈介祺的推动,使得潍县的金石学脱颖而出。二、清代潍县的金石世家。本文借助各家的家谱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探讨以陈介祺为代表的陈氏家族、以郭瀽为代表的郭氏家族和以高鸿裁为代表的高氏家族的金石学成就。通过分析,能够看出这些金石世家都有一定的共性,即:科举兴盛、经济实力强大、藏品众多、重视传承。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金石学研究呈现家族性的特征。三、潍县金石学者的学术交游。由于陈介祺在金石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故以陈介祺为例,探讨他的学术交游。依交游者的籍贯不同,把交游分为省外交游和省内交游,交游对象则多为当时的金石大家,并且主要是通过鉴赏古器、互赠拓片、访碑拓碑、书信往来、金石题跋等方式来进行交游。通过交游,提升了学者的鉴赏水平,也带动了学术的进步。四、清代潍县的金石著述统计。笔者从一些目录书及方志中辑出潍县学者的金石著述150余种,学者30余人,并绘制表格,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玺印研究为其特色;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性,家族之间代有著述;陈介祺的著述最多,达103种;紧跟学术潮流,陶文、封泥等都有著述。五、清代潍县金石学贡献。通过前几个部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能够看出清代潍县的金石学拓展了金石学研究的领域、留下了大量的金石著述、保存和整理了大量金石文献,从而推动了金石学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7.2;K249
本文编号:2755790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7.2;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学勤;山东陶文的发现和著录[J];齐鲁学刊;1982年05期
2 陈育丞;;| 斋轶事[J];文物;1964年04期
3 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仲霖;晚清金石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瑞文;“潍县造”及潍坊仿古铜工艺的研究与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2 陈文刚;近代山东文化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曹慧;清代山东学者交游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秦华英;重编高密艺文志[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孟秀;齐河艺文志[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淑芬;新编临朐艺文志[D];山东大学;2011年
7 吴义达;《十钟山房印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马翠;明清山东望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泗洲;清代山东进士地域分布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梁娟娟;明清临朐冯氏家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5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5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