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德烈美国中国学的维度、比较与特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恒昌;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刘宝存;;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的个性化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钟秉林;观念和制度创新: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孙庆生;;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概况[J];才智;2012年10期
5 韩树海;滕兆玮;张前;;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新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张明帅;19世纪60—90年代对美国的认识[J];大连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7 马晓春;;大学多元文化背景下个性教育的可能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吴原元;;试述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在中国的译介及启示[J];东方论坛;2011年02期
9 范军;;大学出版与学术创新[J];现代出版;2012年01期
10 杨珂;;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组织管理创新[J];大学(学术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少甫;;美国早期中国观再探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姜勇;;论大学的精神:保守的勇气[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联明;后“9·11”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4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长真;大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7 马少甫;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原元;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巨新;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赵广军;西教知识的传播与晚清士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星星;美国广州领事报告与早期中美关系(1784-1844)[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菲;“大觉醒”运动和北美殖民地学院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薇;耶鲁大学雷文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治校方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汤颖;当理智成为偏见——艾伦·布鲁姆大学教育民主思想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楼;美国基督新教传教士彼得·伯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建东;我国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倩;近代美国对华军事政策(1840-1911)[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石岩;大学校园文化与教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D];清华大学;2004年
9 王骥;精英—大众并存型大学及其办学定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宋丽平;论大学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矛盾[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9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5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