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中的女性——以《仪礼》《朱子家礼》记述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宝琪;试析宋代育婚丧俗的成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2 罗晓蓉;;双重样态:婚姻礼制和社会生活中的春秋妇女——以《仪礼·士昏礼》与《春秋经传》为中心的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3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J];历史研究;1988年06期
4 周海霞;;束缚与保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春秋女性婚姻[J];前沿;2010年24期
5 安国楼;朱熹的礼仪观与《朱子家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王云云;;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秀莲;;亚沟摩崖石刻族属考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王阳安;;宋元蒙学识读写教学理论与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嫣梨;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与妇女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高世瑜;中国古代妇女家庭地位刍议———从考察“三从”之道切入[J];妇女研究论丛;1996年03期
3 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1期
4 陈筱芳;春秋男尊女卑与女性的抗争[J];江淮论坛;1998年03期
5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J];历史研究;1988年06期
6 金景芳;古籍考辨四题[J];历史研究;1994年01期
7 王海琴;;春秋时期贵族妇女涉政问题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8 葛志毅;周代贵族妇女的政治文化特征及相关的伦理观念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4期
9 庄孔韶;基诺族“大房子”诸类型剖析[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丁;;德黑兰开放首个女性专用公园[J];政府法制;2008年21期
2 石清风;;沙特人把女性当宝贝珍藏[J];传奇文学选刊(女人100);2009年10期
3 陶立t
本文编号:2807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0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