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外来人士与江西文化建设
本文关键词:六朝外来人士与江西文化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六朝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割据、人口大迁移的时期。社会动荡和灾荒,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更加混乱,大量北人南迁。江西由于当时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接受了大量北方流民和衣冠士大夫。在东吴时期,江西就得到了一定程度开发,此后农业、手工业都发展迅速。江西社会相对安定,战乱比较少,农耕土地开垦迅速,鄱阳湖一带足以容纳数万居民。六朝来赣人口中,有劳苦大众,还有一批文化精英和杰出人才,他们对江西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庐山可以说是他们在江西活动的集中地区,儒释道人才齐聚庐山,兴起了文化热潮,以庐山为代表的江西文化开始影响全国。江西境内多名胜古迹,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环境奇幻,非常适合隐士高僧修佛问道,炼丹采药,如葛玄之于阁皂山。本文归纳这一时期江西文化发展的要点:一,以慧远大师为领袖的佛教文化,除了慧远大师的杰出成就,还有与慧远密切来往许多高僧、居士,西林寺慧永、刘遗民、谢灵运等,西方名僧达摩多罗、佛佗耶舍、僧伽提婆等,他们一起推动江西佛教文化汲取营养,步入佳境。后起之秀们继续推动了佛教文化发展,南朝的处士张孝秀和刘慧斐一度将江西佛教带回到兴盛局面。二,起源于东汉天师道张道凌的龙虎山道教文化,及其一代代的道业继承者,在江西留下了道教发展的足迹,葛玄、葛洪在江西频繁活动,留下许多典故,陆修静则在江西改革道教,堪称中国道教转折点,还留下了简寂观等经典道教建筑。三,“浔阳三隐”、范宣、范宁在江西传播儒家文化,谢灵运的山水作品,以及史学、书画艺术和其他民俗文化。本文紧紧围绕六朝来江西人士这一主线,探讨他们在江西文化活动的意义。绪论部分简要回顾了选题缘由、学术史,并简要概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必要性。正文开头主要分析六朝来赣人士数量和路线等,然后以儒释道为主要类别,分别研究他们对江西文化建设的客观史实、历史意义。在他们的带动下,江西本土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开始崛起。可见,文化需要传播交流,他们谱写了历史的辉煌篇章。
【关键词】:六朝 佛教 道教 儒家 外来人士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绪论8-15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8-9
- 二 学术史回顾9-13
- 三 基本思路及论文内容13-14
- 四 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六朝人士迁移江西15-22
- 1 六朝人口迁入江西15-20
- 2 入赣士民人口数量20-22
- 第二章 外来人士与江西儒释道文化的发展22-56
- 1 外来人士与江西佛教的初步兴盛22-38
- 1.1 江西佛教初探22-26
- 1.2 以庐山慧远为中心的佛教26-28
- 1.3 佛教吸引名士28-34
- 1.4 外来僧侣与江西佛教思想理论的进步34-38
- 2 外来人士与六朝江西道教的初步发展38-47
- 2.1 江西道教早期状况38-39
- 2.2 葛玄与江西道教的传播39-45
- 2.3 南朝陆修静在江西改革道教45-47
- 3 外来人士与六朝江西儒家文化的发展47-56
- 3.1 江西儒家文化初始47-48
- 3.2 虞溥、范宣、范宁等人推动江西儒学发展48-51
- 3.3 来赣书法名家51-56
- 第三章 外来人士与江西文化地位56-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6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6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华;;人间佛教视阈中的“生产化”与“学术化”——巨赞佛教改革思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刘国石;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学术与风俗习惯的汉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周晟;;《参天台五台山记》校勘一则[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陆水林;;关于《邬坚巴行记》中的几个域外地名(下)[J];中国藏学;2008年01期
5 薛克翘;;《酉阳杂俎》所记玄奘与《西域记》诸事[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王学春;;试论玄奘法师的藏书活动[J];当代图书馆;1996年03期
7 陈明光;菩萨装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变——兼谈密教大日如来尊像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8 邱瑞中;;龙门石刻与印刷术的产生[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01期
9 湛如;汉地佛教度僧制度辨析——以唐—五代的童行为中心[J];法音;1998年12期
10 李静杰;金铜佛的文献考察[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11年
2 吕宁兴;唐长安城市审美气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6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文锁;尼雅遗址形制布局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江中柱;北朝文人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东宇;《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洪琳;大夏国史[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卫;论《西游记》的八十一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宁;3-7世纪高昌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玉国;唐代凉州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向红;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城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旭东;北魏牧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亚晶;晋唐吐鲁番地区饮食文化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威;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莉;《酉阳杂俎》的博杂特征及其文化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文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淑萍;《太平广记》狐类龙类虎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六朝外来人士与江西文化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