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敦煌社邑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04-12 00:07
本文关键词:唐宋时期敦煌社邑的几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先秦一直到近代,民间结社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敦煌社邑文书的发现,一方面使得学术界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唐宋时期的社邑组织;另一方面可以借用敦煌社邑文书去探讨少数民族社会中还遗留的类似于中古社邑的结社组织。本文就敦煌社邑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敦煌社邑的研究现状、研究资料、论文研究视角和运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第一章探讨敦煌女人结社问题。分析了参与结社女性身份特点、魏晋南北朝到宋不同时段女性结社活动内容的转变及其原因,并且将女人社文书与新疆地区女人“恰依”做了比较研究。第二章对敦煌亲情社、兄弟社文书资料做了归纳整理,试分析亲情社、兄弟社出现的原因,并探讨其与家族关系。论文的第三部分将敦煌社邑组织和西藏民间存在的结社组织“沙尼”、“吉毒”进行比较研究,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甘南藏族地区的“沙泥”组织和卫藏地区的“吉毒”很有可能是敦煌社邑的延续。余论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唐宋时期敦煌民间私社在社会各个阶层流行起来的原因,并对整个论文做总结论述。
【关键词】:敦煌社邑 女人社 亲情社 兄弟社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2;K2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 关于唐宋时期敦煌社邑的研究现状及问题7-13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选题7-11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7-10
- 二、论文选题10-11
- 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11-13
- 一、研究资料11
- 二、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敦煌女人结社13-30
- 第一节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参与结社女性的身份特点16-20
- 一、参与结社的普通平民女性16-18
- 二、参与结社的特殊身份女性18-19
- 三、参与结社的上层女性19-20
- 第二节 不同时段的结社活动内容20-23
- 一、北朝到隋唐前期女性结社活动从“造像”到“造经”的转变20-21
- 二、安史之乱后女性参与的互助型社邑兴起21-23
- 三、宋代以后女性结社的转变23
- 第三节 敦煌“女人社”与维吾尔族妇女“恰依”比较23-30
- 一、敦煌“女人社”与维吾尔族妇女“恰依”的参与成员、组织形式、活动原则比较24-26
- 二、敦煌“女人社”与维吾尔族妇女“恰依”功能比较26-30
- 第二章 唐宋时期敦煌亲情社、兄弟社与家族30-45
- 第一节 亲情社、兄弟社基本资料概述31-33
- 一、亲情社、兄弟社社条31
- 二、亲情社、兄弟社转帖31-32
- 三、亲情社纳赠历32
- 四、亲情社社祭文32
- 五、兄弟社入破历32-33
- 六、兄弟社请宾头卢波罗堕上座疏33
- 第二节 唐宋时期敦煌家族33-39
- 一、唐宋时期敦煌边民的构成33-35
- 二、敦煌家族组织原则和家族组织的情况35-37
- 三、魏晋南北朝到唐末五代宋初时期敦煌家族观念的转变37-38
- 四、亲情社、兄弟社的历史源流38-39
- 第三节 亲情社、兄弟社与家族的关系39-45
- 一、亲情社、兄弟社所体现的家族成员关系39-42
- 二、亲情社、兄弟社所体现的家族功能42-45
- 第三章 敦煌社邑与藏族民间互助组织比较45-55
- 第一节 藏族民间互助组织45-46
-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沙尼”45
- 二、卫藏地区“吉毒”45-46
- 第二节 敦煌社邑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沙尼”46-48
- 一、“亲情社”、“兄弟社”和“亲房沙尼”组织背景比较46-47
- 二、“亲情社”“兄弟社”和“亲房沙尼”功能比较47-48
- 第三节 敦煌社邑与卫藏地区“吉毒”48-55
- 一、参与成员间的关系49-50
- 二、严格的纪律性50-51
- 三、功能51-55
- 余论55-60
- 参考文献60-67
- 后记67
本文关键词:唐宋时期敦煌社邑的几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002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