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外销研究 ——以“南海Ⅰ号”沉船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4 06:13
论文以关注与南宋“景德镇青白瓷”外销兴盛有关的全球性经济往来、政治互动、人口迁徙、文化传播为前提。借助考古发掘报告对已出水的“南海Ⅰ号”沉船中的景德镇青白瓷进行统计与整理,从器型、纹饰、釉色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史与论相结合的角度分析青白瓷当时的时代特征。又用比较的方法将同船“德化窑”青白瓷与之对比,深入研究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还选取南宋中期的沉船“华光礁Ⅰ号”加以对比,从时间的纵线上全面分析当时景德镇青白瓷外销的风格特点。介于以上研究基础更深入地探讨南宋青白瓷外销的贸易特点及其内在成因。更清晰地确定南宋景德镇青白瓷在宋代陶瓷外销贸易中的比重和地位。以“南海Ⅰ号中的景德镇青白瓷”作为“物质文明交流”的切入点,通过对自身历史文化的研究,以此来深入地探寻陶瓷其后的文化特性、文化关系、文化多样性。让传统陶瓷史中易于忽视的信息系统(贸易交流、文化接触、信息传播)得以重视,并深入探求其对中国陶瓷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传统的陶瓷史中总是在描述瓷器本身,而与“人”有关的历史知之甚少。陶瓷贸易是很好的平台,我们还可从中探索器物与器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还有器物与人的关系。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与意义
1.1.1 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南海Ⅰ号”沉船及陶瓷相关研究
1.2.2 南宋其他沉船瓷器相关研究
1.2.3 南宋景德镇的青白瓷窑址及外销研究
1.2.4 南宋其他窑口外销瓷研究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方法
2 宋代青白瓷外销的兴盛
2.1 宋代的对外贸易与政策
2.1.1 陆上丝绸之路的阻隔
2.1.2 海上贸易制度的优化
2.1.3 航海技术有力的支持
2.1.4 文化交流的宽松氛围
2.2 国际的变化与联动
2.2.1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向
2.2.2 阿拉伯商人的东入
2.2.3 亚非区域市场的构建
2.3 宋代景德镇地区青白瓷产业发展的有利优势
2.3.1 生产与运输
2.3.2 政治与经济
3 “南海Ⅰ号”沉船中景德镇青白瓷特征分析
3.1 “南海Ⅰ号“沉船与出水青白瓷类型
3.2 景德镇青白瓷器型分析
3.2.1 日常生活用瓷
3.2.2 文娱陈设用瓷
3.3 景德镇青白瓷纹饰分析
3.3.1 植物纹
3.3.2 动物纹
3.3.3 人物纹
3.4 景德镇青白瓷风格分析
3.4.1 器型方面
3.4.2 纹饰方面
3.4.3 胎釉方面
4 “南海Ⅰ号”沉船、“华光礁Ⅰ号”沉船青白瓷比较研究
4.1 “南海Ⅰ号”沉船中景德镇与德化窑青白瓷的对比
4.2 “南海Ⅰ号”沉船与“华光礁Ⅰ号”沉船中景德镇青白瓷对比
4.3 “南海Ⅰ号”沉船年代推测
5 结论
5.1 贸易沉船中景德镇青白瓷的特征
5.2 瓷业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宋元遗存发掘简报[J]. 翁彦俊,江建新,秦大树,江小民. 文物. 2017(05)
[2]“黄色”与“蓝色”的中国选择—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启示[J]. 方李莉. 群言. 2017(02)
[3]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J]. 方李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景德镇市兰田村大金坞窑址调查与试掘[J]. 江建新,秦大树,江小民,邬书荣,刘静,李颖翀,郭战,刘静,王海东,上官敏,李军强,徐标,赵小东,胡清泉,崔鹏,俞宏强,李昭銮. 南方文物. 2015(02)
[5]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探索——兰田窑发掘的主要收获[J]. 秦大树,刘静,江小民,李颖翀. 南方文物. 2015(02)
[6]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个高峰——910世纪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J]. 秦大树.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3(05)
[7]香港陶瓷考古研究与九至十五世纪海外贸易[J]. 郑培凯,李果,余君岳,尹翠琪,范梦园. 福建文博. 2011(02)
[8]论“窑系”概念的形成、意义及其局限性[J]. 秦大树. 文物. 2007(05)
[9]瓷器贸易的曙光——白瓷与青白瓷[J]. 朱莉叶·艾莫森,陈洁,倪密,秦大树. 南方文物. 2000(04)
[10]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中发现的中国陶瓷[J]. 秦大树. 海交史研究. 1995(01)
博士论文
[1]古代中国外销瓷与东南亚陶瓷发展关系研究[D]. 王晰博.云南大学 2015
[2]中国东南海洋性瓷业发展史[D]. 王新天.厦门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看中国的对外交往[D]. 李连环.外交学院 2015
[2]南宋景德镇青白瓷国内销售市场研究[D]. 吕东亮.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3]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成型工艺研究[D]. 赵小东.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4]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纹饰分期研究[D]. 孙臣.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
[5]宋代朝贡史实汇释[D]. 陈少丰.福建师范大学 2010
[6]宋元时期的外销瓷研究[D]. 李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8921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与意义
1.1.1 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南海Ⅰ号”沉船及陶瓷相关研究
1.2.2 南宋其他沉船瓷器相关研究
1.2.3 南宋景德镇的青白瓷窑址及外销研究
1.2.4 南宋其他窑口外销瓷研究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方法
2 宋代青白瓷外销的兴盛
2.1 宋代的对外贸易与政策
2.1.1 陆上丝绸之路的阻隔
2.1.2 海上贸易制度的优化
2.1.3 航海技术有力的支持
2.1.4 文化交流的宽松氛围
2.2 国际的变化与联动
2.2.1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向
2.2.2 阿拉伯商人的东入
2.2.3 亚非区域市场的构建
2.3 宋代景德镇地区青白瓷产业发展的有利优势
2.3.1 生产与运输
2.3.2 政治与经济
3 “南海Ⅰ号”沉船中景德镇青白瓷特征分析
3.1 “南海Ⅰ号“沉船与出水青白瓷类型
3.2 景德镇青白瓷器型分析
3.2.1 日常生活用瓷
3.2.2 文娱陈设用瓷
3.3 景德镇青白瓷纹饰分析
3.3.1 植物纹
3.3.2 动物纹
3.3.3 人物纹
3.4 景德镇青白瓷风格分析
3.4.1 器型方面
3.4.2 纹饰方面
3.4.3 胎釉方面
4 “南海Ⅰ号”沉船、“华光礁Ⅰ号”沉船青白瓷比较研究
4.1 “南海Ⅰ号”沉船中景德镇与德化窑青白瓷的对比
4.2 “南海Ⅰ号”沉船与“华光礁Ⅰ号”沉船中景德镇青白瓷对比
4.3 “南海Ⅰ号”沉船年代推测
5 结论
5.1 贸易沉船中景德镇青白瓷的特征
5.2 瓷业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宋元遗存发掘简报[J]. 翁彦俊,江建新,秦大树,江小民. 文物. 2017(05)
[2]“黄色”与“蓝色”的中国选择—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启示[J]. 方李莉. 群言. 2017(02)
[3]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J]. 方李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景德镇市兰田村大金坞窑址调查与试掘[J]. 江建新,秦大树,江小民,邬书荣,刘静,李颖翀,郭战,刘静,王海东,上官敏,李军强,徐标,赵小东,胡清泉,崔鹏,俞宏强,李昭銮. 南方文物. 2015(02)
[5]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探索——兰田窑发掘的主要收获[J]. 秦大树,刘静,江小民,李颖翀. 南方文物. 2015(02)
[6]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个高峰——910世纪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J]. 秦大树.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3(05)
[7]香港陶瓷考古研究与九至十五世纪海外贸易[J]. 郑培凯,李果,余君岳,尹翠琪,范梦园. 福建文博. 2011(02)
[8]论“窑系”概念的形成、意义及其局限性[J]. 秦大树. 文物. 2007(05)
[9]瓷器贸易的曙光——白瓷与青白瓷[J]. 朱莉叶·艾莫森,陈洁,倪密,秦大树. 南方文物. 2000(04)
[10]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中发现的中国陶瓷[J]. 秦大树. 海交史研究. 1995(01)
博士论文
[1]古代中国外销瓷与东南亚陶瓷发展关系研究[D]. 王晰博.云南大学 2015
[2]中国东南海洋性瓷业发展史[D]. 王新天.厦门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看中国的对外交往[D]. 李连环.外交学院 2015
[2]南宋景德镇青白瓷国内销售市场研究[D]. 吕东亮.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3]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成型工艺研究[D]. 赵小东.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4]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纹饰分期研究[D]. 孙臣.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
[5]宋代朝贡史实汇释[D]. 陈少丰.福建师范大学 2010
[6]宋元时期的外销瓷研究[D]. 李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8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04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