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元大都雕塑家与漆木宫廷风格造像
发布时间:2021-02-24 16:38
<正>为了巩固统治,元朝统治者接受了以"汉法"治文理化天下的政治理念,重视汉文化,给商人,尤其阿拉伯人提供了良好的经商环境,同时又优容各种宗教。例如,当成吉思汗意识到佛教对于统治西夏的重要性之后,便免除了僧人差税、兵役,礼遇佛教僧人。从忽必烈开始,在经济文化中心——元大都开始则大规模修建寺院,举办各种佛事活动。蒙古族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与外表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苯教"风格的藏传佛教相近,并因藏传佛教深厚的思想哲学与汉传佛教有许多互通之处,便于蒙古人统治汉地,因此,忽必烈对藏传佛教青睐有加。随着藏传佛教寺院遍布全国,藏传佛教盛行于天下。当然,这一过程,还得益于许多精通"工巧明"绘塑雕刻艺术的高僧("工巧明"是指工艺、技术、历算之学)。
【文章来源】:收藏. 2020,(10)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1《八思巴画像》??比其他部n;z咼
持以及东西方工匠间的交流学习,将尼??泊尔风格、西藏风格和汉地的技法、题??材、艺术风格和材料融合,并将此优化??提炼,还创造出了更符合本土以及上层??社会需求的一种全新风格——元大都??西天梵相风格。??那么,这种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参??看几件有标准纪年款的实例。??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尊元代中期制??作、下款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铜镀金??文殊菩萨像(图3),含蓄笑意,表情已有??尼泊尔的妩媚与汉地的含蓄婉约交融之??感,佩饰圆形优钵罗花大耳环,通体裸??露,丰肩细腰,U字形项链,手锡、臂钏??等,并且在所有的饰物上都镶嵌有宝石,??这是前朝宋代所未有的风格。整个造型??头部偏大,身体曲线呈S型,有华贵和婀??娜妩媚之感。??故宫博物院藏的元代释迦牟尼佛??(图4),脸部神情已然有了汉地的韵??味。袒右肩,袈裟风格简约朴素。束腰??身形较苗条。面部与身体比例相比偏??大。肤坐小腿处出现几道衣纹褶皱则??是藏传造像少见的而汉地造像多见的??特点。此尊是创作于至元二年(1336??年),为元代晚期风格。可以看出,此时??尼藏风格和汉地风格已经交融得很自??然,汉化元素所占比例成分更多了,也从??一侧面反映了整个时代风气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汉化。??居庸关云台塔基是北京现存一处元??代藏传佛教艺术遗迹,塔基内的十方佛??浮雕,创作于(1342-1345年)元代晚期。??其中一尊不动佛像(图5)也可看到面容??并非那么立体,五官紧凑,逐渐向明代早??期过渡的味道,和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晚??期释迦像有些相像。??杭州飞来峰是中国佛教造像中融汉??藏佛教艺术风格于一体规模最庞大的大??
本文编号:3049652
【文章来源】:收藏. 2020,(10)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1《八思巴画像》??比其他部n;z咼
持以及东西方工匠间的交流学习,将尼??泊尔风格、西藏风格和汉地的技法、题??材、艺术风格和材料融合,并将此优化??提炼,还创造出了更符合本土以及上层??社会需求的一种全新风格——元大都??西天梵相风格。??那么,这种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参??看几件有标准纪年款的实例。??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尊元代中期制??作、下款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铜镀金??文殊菩萨像(图3),含蓄笑意,表情已有??尼泊尔的妩媚与汉地的含蓄婉约交融之??感,佩饰圆形优钵罗花大耳环,通体裸??露,丰肩细腰,U字形项链,手锡、臂钏??等,并且在所有的饰物上都镶嵌有宝石,??这是前朝宋代所未有的风格。整个造型??头部偏大,身体曲线呈S型,有华贵和婀??娜妩媚之感。??故宫博物院藏的元代释迦牟尼佛??(图4),脸部神情已然有了汉地的韵??味。袒右肩,袈裟风格简约朴素。束腰??身形较苗条。面部与身体比例相比偏??大。肤坐小腿处出现几道衣纹褶皱则??是藏传造像少见的而汉地造像多见的??特点。此尊是创作于至元二年(1336??年),为元代晚期风格。可以看出,此时??尼藏风格和汉地风格已经交融得很自??然,汉化元素所占比例成分更多了,也从??一侧面反映了整个时代风气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汉化。??居庸关云台塔基是北京现存一处元??代藏传佛教艺术遗迹,塔基内的十方佛??浮雕,创作于(1342-1345年)元代晚期。??其中一尊不动佛像(图5)也可看到面容??并非那么立体,五官紧凑,逐渐向明代早??期过渡的味道,和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晚??期释迦像有些相像。??杭州飞来峰是中国佛教造像中融汉??藏佛教艺术风格于一体规模最庞大的大??
本文编号:3049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04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