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给事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08:07
给事中一官在宋朝官僚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元丰改制前,给事中为寄禄官,也是侍从官,地位不在中书舍人之下。以给事中为本官的官员是一些重要临时差遣的承担者之一,如参与赈济灾民、祭告神明、主持科举考试等。在正式差遣上,本官阶达到给事中者有资格充任宰相以下知县及以上的各级差遣,常见重要差遣有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判门下省事、知州等。元丰改制后,“官复其职”,给事中成为门下后省的实际长官。在章服、班位等待遇上,给事中的待遇略高于中书舍人。官拜给事中便有望晋升宰执,有较好的政治前途。基于上述原因,其选拔条件比较高,官员必须满足学识渊博、品行高尚、具有基层行政经验等条件。从任期上看,任期普遍较短,大多在一年之内便得以晋升六部侍郎。从职权上看,负责审查吏部常调文官的人事档案、书读或封驳诏令、审核及通进中外奏章、监督司法以及参与行政的决策与执行。其中,封驳权是给事中最主要的职权。在元祐时期,给事中封驳曾引起较大的政治风波,而南宋时,其政治地位虽未降低,但封驳效果不如北宋。整体而言,给事中封驳对皇权和相权有一定的制约,但需要与台谏官相配合才能真正与皇权、相权相抗衡。从政治制...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职权与制度方面
(二)人事方面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北宋前期给事中的政治身份与差遣
一、给事中的政治身份及作用
二、任职中央
(一)充任执政
(二)充任执政四入头
(三)充任其他差遣
三、出任地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元丰改制后给事中的相关职权与选任
一、给事中的相关职权
二、影响给事中选任的重要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元丰改制后给事中的管理
一、给事中的品秩等规定
(一)员额和品级
(二)章服
(三)班位
二、给事中的物质待遇与荫补名额
(一)物质待遇
(二)荫补名额
三、给事中的任期
四、给事中的迁转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给事中封驳与北宋政治
一、给事中封驳与神宗朝政治
二、给事中封驳与哲宗朝政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宋给事中政治地位及影响考述
一、南宋给事中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二、给事中的任期及迁入官、迁出官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宋高宗朝给事中封驳实例举隅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慰反侧之诏”看元祐时期宋廷调和新旧的尝试[J]. 王化雨. 北京社会科学. 2019(02)
[2]封驳制度与北宋中前期政治[J]. 李全德. 唐宋历史评论. 2015(00)
[3]从《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看南宋时的给舍封驳——兼论录白告身第八道的复原[J]. 李全德. 中国史研究. 2015(01)
[4]北宋前期官品令复原研究[J]. 李昌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5]试论宋代“侍从”内涵与外延的变化[J]. 王宇. 浙江学刊. 2011(02)
[6]宋朝“敕命”的书行和书读[J]. 朱瑞熙. 中华文史论丛. 2008(01)
[7]《玉海》卷一八二“沈义伦任京西转运使”之说更论[J]. 戴扬本. 中国史研究. 2006(01)
[8]北宋元丰中灵州永乐两次战役宋军死者人数考[J]. 赵涤贤. 学术月刊. 1994(06)
[9]宋代官吏的管理制度[J]. 龚延明. 历史研究. 1991(06)
[10]宋翰林学士人员结构考述[J]. 杨果.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6)
博士论文
[1]宋朝物质赏赐研究[D]. 王艳.河南大学 2013
[2]宋代工部研究[D]. 杨计国.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北宋通进银台封驳司研究[D]. 孟宪玉.河北大学 2008
[4]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 宋靖.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与叙复研究[D]. 杨世利.河南大学 2008
[6]范祖禹生平与史著研究[D]. 高叶青.陕西师范大学 2008
[7]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 李辉.复旦大学 2005
[8]三槐王氏家族研究[D]. 李贵录.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北宋执政群体仕履研究[D]. 王佩佩.河南大学 2019
[2]唐代给事中研究[D]. 冯永芳.兰州大学 2019
[3]北宋参知政事研究[D]. 黄衎.安徽大学 2017
[4]北宋前期知制诰考论[D]. 张延和.兰州大学 2016
[5]宋代科举省试考官研究[D]. 张石林.河南大学 2015
[6]北宋礼部若干问题研究[D]. 刘.河南大学 2014
[7]宋代吏部尚书研究[D]. 惠鹏飞.河南大学 2014
[8]楼钥研究[D]. 庞桧存.河北大学 2012
[9]宋代给事中封驳制度的变革研究[D]. 何非.苏州大学 2012
[10]北宋官员任期制度研究[D]. 王瑞.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12988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职权与制度方面
(二)人事方面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北宋前期给事中的政治身份与差遣
一、给事中的政治身份及作用
二、任职中央
(一)充任执政
(二)充任执政四入头
(三)充任其他差遣
三、出任地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元丰改制后给事中的相关职权与选任
一、给事中的相关职权
二、影响给事中选任的重要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元丰改制后给事中的管理
一、给事中的品秩等规定
(一)员额和品级
(二)章服
(三)班位
二、给事中的物质待遇与荫补名额
(一)物质待遇
(二)荫补名额
三、给事中的任期
四、给事中的迁转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给事中封驳与北宋政治
一、给事中封驳与神宗朝政治
二、给事中封驳与哲宗朝政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宋给事中政治地位及影响考述
一、南宋给事中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二、给事中的任期及迁入官、迁出官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宋高宗朝给事中封驳实例举隅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慰反侧之诏”看元祐时期宋廷调和新旧的尝试[J]. 王化雨. 北京社会科学. 2019(02)
[2]封驳制度与北宋中前期政治[J]. 李全德. 唐宋历史评论. 2015(00)
[3]从《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看南宋时的给舍封驳——兼论录白告身第八道的复原[J]. 李全德. 中国史研究. 2015(01)
[4]北宋前期官品令复原研究[J]. 李昌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5]试论宋代“侍从”内涵与外延的变化[J]. 王宇. 浙江学刊. 2011(02)
[6]宋朝“敕命”的书行和书读[J]. 朱瑞熙. 中华文史论丛. 2008(01)
[7]《玉海》卷一八二“沈义伦任京西转运使”之说更论[J]. 戴扬本. 中国史研究. 2006(01)
[8]北宋元丰中灵州永乐两次战役宋军死者人数考[J]. 赵涤贤. 学术月刊. 1994(06)
[9]宋代官吏的管理制度[J]. 龚延明. 历史研究. 1991(06)
[10]宋翰林学士人员结构考述[J]. 杨果.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6)
博士论文
[1]宋朝物质赏赐研究[D]. 王艳.河南大学 2013
[2]宋代工部研究[D]. 杨计国.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北宋通进银台封驳司研究[D]. 孟宪玉.河北大学 2008
[4]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 宋靖.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与叙复研究[D]. 杨世利.河南大学 2008
[6]范祖禹生平与史著研究[D]. 高叶青.陕西师范大学 2008
[7]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 李辉.复旦大学 2005
[8]三槐王氏家族研究[D]. 李贵录.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北宋执政群体仕履研究[D]. 王佩佩.河南大学 2019
[2]唐代给事中研究[D]. 冯永芳.兰州大学 2019
[3]北宋参知政事研究[D]. 黄衎.安徽大学 2017
[4]北宋前期知制诰考论[D]. 张延和.兰州大学 2016
[5]宋代科举省试考官研究[D]. 张石林.河南大学 2015
[6]北宋礼部若干问题研究[D]. 刘.河南大学 2014
[7]宋代吏部尚书研究[D]. 惠鹏飞.河南大学 2014
[8]楼钥研究[D]. 庞桧存.河北大学 2012
[9]宋代给事中封驳制度的变革研究[D]. 何非.苏州大学 2012
[10]北宋官员任期制度研究[D]. 王瑞.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12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1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