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历史叙事的经典化构建——以石门坎历史叙事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1 10:11
  历史是一种叙事,像文学作品一样,它也存在经典化过程。本文通过对影响历史叙事的各权力与制约力量进行分析,试图为它构建一个经典化模型。该模型的经典化包括三个方面:他者经典化、自我经典化、和去经典化。之后本文运用此模型对20世纪上半叶石门坎苗族基督教运动及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叙事片段的经典化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他者经典化与自我经典化。对于去经典化方面,本文仅做简单叙述,以期今后进一步研究。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2018,40(1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论历史叙事的经典化构建——以石门坎历史叙事为例


经典化模型Fig.1:ModelofCanonization

模型图,模型,石门坎,权力


其话语权力相应增强,如果被经典化者所获得的话语权力超过主流话语权力所欲给予或能分配的权力因此无法继续再对其制控,对主流话语权力构成不利因素、威胁甚至是与其对抗的时候,主流话语权力会籍手中的权力对被经典者进行话语权力消解,即“去经典化”(de-canoniza-tion),也是陶东风所称的“解经典化”,[4]通俗的说,就是“污名化”或者“妖魔化”等。将好“名声”抹去,让它变成“臭名”,并进行打击或消灭,消除障碍。去经典化的模型如图2所示:图2:去经典化模型Fig.2:ModelofDe-canonization在20世纪不到百年时间年里,石门坎历经浮沉,也遭受了去经典化,此处仅举几例以作说明。民国政府时期,政府欲从教会手中夺取日益强大的石门坎苗族的话语权力,对石门坎苗文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官方文献和主流文献中充斥着对石门坎苗文的贬斥之言,老苗文也被称为“假文字”。[12](P142)国民政府强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消解石门坎经典化过程中的教会的力量,试图抹去石门坎苗族的族群身份符号,压抑族群差异,进行汉族为主导的“政治性同化”,减缓石门坎的经典化,并对其进行制控。同样,当杨森安插在石门坎中的特务官员力图控制石门坎,并在此为非作歹、进行反动活动,而遭到石门坎苗族群众的反对与抵抗的时候,杨便给石门坎冠以污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编造“名正言顺”的理由来抓捕有影响力的苗族群众,消除他们的抵抗,达到对石门坎完全的掌控。[17](P148)文革期间,石门坎亦被戴上各种“帽子”,遭到批判等。[12](P2

模型图,模型,石门坎,苗民


同的经典化方式、目的及主体。图1:经典化模型Fig.1:ModelofCanonization二、经典化建构的方式用作本文案例的石门坎苗族社区位于贵州省西北角,原本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贫穷的小山村,无论从地理、生态,还是从经济、民族构成等各方面的客观条件来看,这里都很难成为一个文化崛起、获得举世关注的中心之地。它地理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居民以苗民为主,在20世纪初期时,这里的苗民的经济状况极端贫穷,政治地位上则处于半农奴的状态,基本没有受到现代教育,也没有任何现代科技上的发展。然而,从20世纪初期开始,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石门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教运动带动了教育的发展,创建了苗文,培育了众多人才。它从历史的暗区中冲出来,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拥有众多至上的“声誉”,如“苗族文化圣地”、“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第一位苗族博士”,并被国外的基督教报纸誉为“海外天国”等,石门坎俨然成为了一个典范和象征。[12](P10)石门坎是如何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经历从“无名”到“有名”的转变,进而进入中心文化的视野的?在这一个历史片段中,石门坎为何会被选择成了经典化的对象?是谁经典化了石门坎?石门坎是怎么样被经典化的?以下将根据上述的“经典化模型”探究他者权力及自我力量是如何起作用来实现历史叙事经典化的。(一)他者经典化他者经典化中,权威生产者是主体,运用权力操控话语,授予客体“名声”以实现“代表”或“典范”的作用。翻检石门坎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叙事,可以发现有三个权威主体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是基督教和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典热”“泛经典”与经典重构[J]. 夏秀.  学术界. 2017(05)
[2]历史叙事经典化的权力特征——石门坎现象个案研究[J]. 周志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3]透视当前关于文学经典的理论研究[J]. 郁玉英.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4]焦虑、游戏、文学场——论文学经典的建构之途[J]. 谭善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9(03)
[5]《毛诗序》学术话语权的形成及影响[J]. 曹顺庆,王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6]文学经典的历史合法性和存在方式[J]. 王确.  文学评论. 2007(02)
[7]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 童庆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8]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力(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J]. 陶东风.  中国比较文学. 2004(03)
[9]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J]. 查明建.  中国比较文学. 2004(02)
[10]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铸[J]. 王宁.  当代外国文学. 2002(03)



本文编号:3113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13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