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赴越使者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18:08
使者派遣是宗藩体制下古代中国官方对外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怀柔远人、稳固边疆的重要手段。故而,对使者这一群体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探讨宗藩体制内在运行机制、揭示使者在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本文以清朝赴越使者为研究对象,结合赴越清使的出使文献与相关史料,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以下问题:清使的遴选、构成、奖惩、对出使的认识、使行路线、越南款接礼仪、对越认识等。着重论述越方的接待制度和清使对越的观察与评论,进而揭示出清朝对越邦交中怀柔远人、守在四夷是永恒的主题,威仪藩属是务实性手段;同时,清使对越认识的差异与转变、越南接待制度的施行以及对邦交事务的历史书写则展现了宗藩体制复杂性一面。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4清使在越境内使行路线(北宁省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驰驱臣分敢言劳,事济功成皆国庆”——清代越南入华使臣的考察[J]. 陈国保. 清史研究. 2017(03)
[2]越南使臣入清京师路线考述——以汉文燕行文献为中心[J]. 郑幸. 历史地理. 2017(01)
[3]明清鼎革后东亚文化共同体内各国的中国观——以安南使人对“薙发易服”的态度为视角[J]. 刘永连,刘家兴. 世界历史. 2017(02)
[4]从清代粤越地方文献看中越书籍交流[J]. 刘玉珺. 中国文化研究. 2017(01)
[5]越南古代“内帝外臣”政策与双重国号的演变[J]. 叶少飞. 形象史学研究. 2016(01)
[6]清代广东与越南的书籍交流[J]. 李庆新. 学术研究. 2015(12)
[7]道光年间越南使臣李文馥入贡路线述略[J]. 陈文源,杨大卫. 暨南史学. 2014(00)
[8]南邻未必识:《晚清海外笔记选》中所载的西贡[J]. 平兆龙,王元林. 东南亚研究. 2014(03)
[9]传承与嬗变:从黎峻使团来华看晚清的中越关系——兼议清代东亚“国际秩序”的虚实[J]. 孙宏年.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4(02)
[10]1018世纪中国使安南使臣出使诗歌综述[J]. 李娜. 百色学院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朝贡与册封—1802-1885年间越南与中国关系研究[D]. 裴辉南(Bui Huv Nam).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越南华商研究(1640-1802)[D]. 闫彩琴.厦门大学 2007
[3]发展与变迁[D]. 张金莲.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越南使者阮宗奎及其《使华丛咏》集研究[D]. 范嵘嵘.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越南后黎朝使臣在华交游考[D]. 贺春晓.西南交通大学 2018
[3]越南北使诗略论[D]. 曹良辰.上海师范大学 2017
[4]14-19世纪中越使臣诗歌中的潇湘印象[D]. 陈柏桥.广西民族大学 2017
[5]越南光中三年使团燕行文献的研究与整理[D]. 后玉洁.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后黎朝时期安南使臣眼中的中国[D]. 李小亭.暨南大学 2015
[7]清代安南使团在华礼遇活动研究[D]. 江振刚.暨南大学 2015
[8]越南使臣所见乾隆时期的清代社会[D]. 曹双.郑州大学 2015
[9]清代越南使臣在华活动研究[D]. 李标福.暨南大学 2015
[10]朝贡关系与文学交流:清代越南来华使臣与广西研究[D]. 彭茜.广西民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71132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4清使在越境内使行路线(北宁省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驰驱臣分敢言劳,事济功成皆国庆”——清代越南入华使臣的考察[J]. 陈国保. 清史研究. 2017(03)
[2]越南使臣入清京师路线考述——以汉文燕行文献为中心[J]. 郑幸. 历史地理. 2017(01)
[3]明清鼎革后东亚文化共同体内各国的中国观——以安南使人对“薙发易服”的态度为视角[J]. 刘永连,刘家兴. 世界历史. 2017(02)
[4]从清代粤越地方文献看中越书籍交流[J]. 刘玉珺. 中国文化研究. 2017(01)
[5]越南古代“内帝外臣”政策与双重国号的演变[J]. 叶少飞. 形象史学研究. 2016(01)
[6]清代广东与越南的书籍交流[J]. 李庆新. 学术研究. 2015(12)
[7]道光年间越南使臣李文馥入贡路线述略[J]. 陈文源,杨大卫. 暨南史学. 2014(00)
[8]南邻未必识:《晚清海外笔记选》中所载的西贡[J]. 平兆龙,王元林. 东南亚研究. 2014(03)
[9]传承与嬗变:从黎峻使团来华看晚清的中越关系——兼议清代东亚“国际秩序”的虚实[J]. 孙宏年.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4(02)
[10]1018世纪中国使安南使臣出使诗歌综述[J]. 李娜. 百色学院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朝贡与册封—1802-1885年间越南与中国关系研究[D]. 裴辉南(Bui Huv Nam).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越南华商研究(1640-1802)[D]. 闫彩琴.厦门大学 2007
[3]发展与变迁[D]. 张金莲.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越南使者阮宗奎及其《使华丛咏》集研究[D]. 范嵘嵘.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越南后黎朝使臣在华交游考[D]. 贺春晓.西南交通大学 2018
[3]越南北使诗略论[D]. 曹良辰.上海师范大学 2017
[4]14-19世纪中越使臣诗歌中的潇湘印象[D]. 陈柏桥.广西民族大学 2017
[5]越南光中三年使团燕行文献的研究与整理[D]. 后玉洁.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后黎朝时期安南使臣眼中的中国[D]. 李小亭.暨南大学 2015
[7]清代安南使团在华礼遇活动研究[D]. 江振刚.暨南大学 2015
[8]越南使臣所见乾隆时期的清代社会[D]. 曹双.郑州大学 2015
[9]清代越南使臣在华活动研究[D]. 李标福.暨南大学 2015
[10]朝贡关系与文学交流:清代越南来华使臣与广西研究[D]. 彭茜.广西民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71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37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