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齐鲁士人与昭宣之治

发布时间:2021-11-26 15:53
  西汉是儒家经学形成的时代,齐鲁之邦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汉武帝“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举孝廉”是汉家“王霸”之术在取士制度上的必然选择,士人阐释儒家经典的话语获得了霸权地位,齐鲁由此成为“万方中毂”之地。昭宣短祚,承武末亡国之失,士人阶层在此断裂时期实现了质的平稳的变革。昭宣时期的士人最终转型为承担着儒家正统意识形态的兼具文化活动和行政事务的“士大夫”官僚阶层。齐鲁士人代际承习儒学的传统,使其获得了入阁登坛的地域文化优势。昭宣时期宣扬“王道”的齐鲁士大夫成为政治文化的创造者、政治决策的参与者、政治势力的组织者,发展为朝廷新生的中坚力量,调和着社会的统治危机。昭宣时期的盐铁会议与石渠阁会议是齐鲁士人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参政,是儒家意识成为汉代正统意识进程中的关键插曲。“盐铁会议”是对武帝末期亡国之失的一次拨乱反正,汉廷统治开始表现出“守文”之势。盐铁会议上的郡国士人与“有司”共商国是,开启后世士大夫政治体制的滥觞。“石渠阁会议”中的齐鲁士人,“通经”“致用”于孝宣时政,流化天下,致于洽平。“石渠阁会议”由宣帝亲裁,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制宪会议,在西汉中后期政治“守文”转型的过渡中起到稳定...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齐鲁士人与昭宣之治


今文《尚书》三家统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阴阳”与石渠阁会议后汉代经学的转型[J]. 王洪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论《尚书》明德思想与我国尚德文化的形成[J]. 翟明女,钱宗武.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4)
[3]汉代儒学的法典化[J]. 惠吉兴.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西汉初置师法考论[J]. 樊波成,晏子然.  孔子研究. 2018(02)
[5]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经济主张商榷[J]. 杨学建.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6]“师法”“家法”辨[J]. 杨青华,杨权.  现代哲学. 2017(06)
[7]盐铁会议“儒法之争”与法家在西汉中期的危机[J]. 杨勇.  中国史研究. 2017(03)
[8]汉代齐学与鲁学研究综述[J]. 李沈阳.  管子学刊. 2017(01)
[9]公私产权制视野下的西汉盐铁专卖之争[J]. 冯渝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7(01)
[10]西汉易学的易学史贡献——以《汉书·艺文志》著录易学文献为参考[J]. 谢炳军.  周易文化研究. 2016(00)

博士论文
[1]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D]. 马德青.山东大学 2018
[2]汉代储君制度研究[D]. 苏鑫.吉林大学 2016
[3]两汉中坚社会势力略论[D]. 张继刚.南开大学 2013
[4]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 陈晨捷.山东大学 2009
[5]权力视域下的政策调整与思想论争[D]. 化涛.中国政法大学 2009
[6]《今文尚书》文本结构研究[D]. 王媛.首都师范大学 2008
[7]《盐铁论》研究[D]. 王永.西北师范大学 2008
[8]“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 许家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9]汉代丧礼研究[D]. 范志军.郑州大学 2006
[10]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 许健.中国政法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盐铁论》引文研究[D]. 陈旭宁.山东大学 2017
[2]盐铁会议与西汉中期对外政策转变研究[D]. 吴迪.山东大学 2016
[3]石渠阁会议研究[D]. 陈钊.山东师范大学 2015
[4]石渠阁会议“齐鲁学之争”再探讨[D]. 周彦琪.西北师范大学 2015
[5]东汉《尚书》家学[D]. 崔琦.曲阜师范大学 2014
[6]两汉《尚书》学的发展流变[D]. 施行功.西北师范大学 2008
[7]田千秋研究[D]. 吴维彬.华南师范大学 2007
[8]盐铁会议与昭宣中兴[D]. 高福顺.东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20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20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