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晚清“礼法之争”的“正俗”困境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11-26 16:57
  晚清"礼法之争"的实质,在于以何种方式"辨风正俗",安定地方秩序,重塑中央政权的"大一统"框架。古人论"风俗",拟天象地,与政治沟通,以"礼乐之文"教化万民。但是时值清季乱世,中西文化错综交杂,民众文化层次不一,政治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无论是"礼教"还是"法治",一旦进入"教—学"的层面,均无法以一方权威的方式落实。"正俗"折戟背后的问题在于:新政改革已经越过了早期张之洞所主张的"中体西用"之论而上升到了中西方对"道"(文化话语系统)的争夺。由此而思,基于中西国情不同,无论何种改革,都需要考虑作为社会实情之特殊性的存在,以期实现大框架下的多元和谐共存。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5(0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风俗与政教
二、晚清“礼法之争”的现实困境
三、以何为“学”?——清末教育改革的折戟与反思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治与宪政:清末礼学馆的设立及其时局因应[J]. 李俊领.  近代史研究. 2017(03)
[2]超越民族主义:“多元一体”的清代中国——对“新清史”的回应[J]. 张志强.  文化纵横. 2016(02)
[3]法律与伦理的“分”与“合”——关于清末“礼法之争”背后的思考[J]. 李拥军.  学习与探索. 2015(09)



本文编号:3520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20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