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佛教的传播情况考察

发布时间:2017-05-13 10:07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佛教的传播情况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了佛教最初传入四川地区的时间、路径,将佛教带入四川的人群,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四川地区的发展情况。第一章开始主要讨论了关于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几种说法,认为记录上最为明显且较为可信的,当是东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使者伊存授予佛经开始。接着探讨了佛教最初传入四川地区的情况,认为佛教最早进入四川当在东汉时期,且最初的表现形式多为用于墓葬的造像,如画像砖、钱树等,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与本土固有神仙信仰甚至巫术相结合的特点。第二章为本文重点,考察了佛教传入四川的路径。首先讨论了“西南丝绸之路”在早期佛教传播问题上的可能性,学界在“西南丝绸之路”对佛教最初传入四川究竟是否起到作用的问题上分歧较大,笔者依据文献资料及现在所见的考古材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西南丝绸之路可能是佛教最早传入四川的一条路径。其次讨论了佛教入蜀的其他可能路径上,主张除了从长江中下游传入之外,穿越吐谷浑境的青海道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这条路沿岷江上溯,经松潘草地,傍积石山西行至今格尔木,复由格尔木西行,越阿尔金山口而至鄯善;或者自松潘草地傍西倾山北上至青海湖,复转向西,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越阿尔金山口,进入鄯善的东界。由鄯善复分为两路:一路向西,与《汉书》所记西域南道合,经于阗出境;一路向北至高昌,与《汉书》所记之西域北道合,经龟兹,再西行出境。第三章探讨的是将佛教带入四川的人群。一方面认为西域僧人是佛教入蜀的最直接载体,另一方面又认为,不能将西域僧人的移动与其所属的族群迁移割裂开来,西域僧人游化的路径往往是以其所属族群的迁移为背景的。但是,关于这一点,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如东汉以后进入四川的西域人口究竟有哪些族群,其信仰状况如何,他们的迁移原因及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要对佛教传入四川的情况有更具体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来了解。第四章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四川的发展情况,主要是通过对见于史籍记载的僧众的资料的梳理来呈现。第五章重点关注了梁代四川佛教的发展,主要通过对梁代历任益州刺史护持佛教的行为来进行考察。佛教之初入四川,当在东汉时期,且最初的表现形式多为用于墓葬的造像,如画像砖、钱树等,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与本土固有神仙信仰甚至巫术相结合的特点。在传入路径上,西南丝绸之路似乎是佛教传入四川的最早路径。在沟通南方政权和西域的过程中,青海道发挥的作用甚至比河西走廊更突出,在这条路上,不乏弘法与求法僧人的足迹。在佛教初入汉地的过程中,西域的非汉民族,即通称的胡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西域僧人的游化常常以其所属族群迁移为背景,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目前的研究尚不充分,包括东汉以后进入四川地区的胡人的族属、经济生活、信仰状况、迁移原因和路线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佛教初入四川时情形。在佛教的发展上,四川起初是滞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但在南北朝特别是有梁一代,呈现出兴盛的景象,这一方面与四川地处南朝政权与西域交通的必经之路,往来僧众众多有关,另一方面更与发心求法的僧众精进学道之后,入蜀弘化密不可分;另外,梁代历任益州刺史对佛教的护持也是促成四川佛教在这一时期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佛教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9;K23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言10-12
  • 选题缘起10
  • 选题意义10-11
  • 前人研究11-12
  • 第一章 佛教之初入巴蜀12-19
  • 1.1 佛教初入中土12-14
  • 1.2 法和与慧持入蜀14
  • 1.3 四川早期佛教造像的建造时间14-15
  • 1.4 佛教在汉地的早期表现形式15-17
  • 1.5 四川早期佛教造像的图像考察17-19
  • 第二章 佛教传入巴蜀地区的路径19-27
  • 2.1 西南丝绸之路19-22
  • 2.1.1 关于西南丝绸之路的文献及考古材料19-21
  • 2.1.2 唐以前印度东部的信仰概况21-22
  • 2.2 穿越吐谷浑的青海道22-27
  • 2.2.1 青海道的自然条件23
  • 2.2.2 最早涉及青海道的文献23-24
  • 2.2.3 青海道的路径24
  • 2.2.4 青海道的优越性24-27
  • 2.2.5 小结27
  • 第三章 西域胡商的影响27-29
  • 第四章 蜀地僧众与佛教的发展29-36
  • 4.1 来自凉州与西域的高僧29-30
  • 4.2 高僧道汪法师30-32
  • 4.3 本土僧众的修行事迹32-36
  • 第五章 梁代益州佛教的兴盛36-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玲;;从“草堂佛教”到“护国佛教”——论佛教传入日本的社会条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吴南星;;谈火葬[J];前线;1962年19期

3 吴焯;从考古遗存看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J];敦煌学辑刊;1985年02期

4 周清泉;从汉以前中国没有宗教看佛教传入的原因[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5 恰戈·多杰才让;佛教传入藏区若干因素试探[J];西藏研究;1996年01期

6 铂净;“佛教与东方文化──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海峡两岸佛教学术研讨会综述[J];佛学研究;1998年00期

7 罗玲;;论佛教传入日本的文化条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罗玲;;论佛教传入日本的思想条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9 霍旭初;;佛教传入龟兹时间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盖晓明;;佛教传入中国的内在原因之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留金锁;;佛教传入蒙古及其地位(蒙文)[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2 季羡林;;佛教传入龟兹和焉耆的道路和时间[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柏树 张连举;平凉佛教传入及泾川佛教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上)[N];平凉日报;2013年

2 刘学渐;素食产生早于佛教传入[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胡宇齐;如此放生哪有功德[N];北京日报;2014年

4 汤一介;文化问题的几点新思考[N];北京日报;2003年

5 方立天;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六)[N];太原日报;2010年

6 诸葛忆兵;《尧舜传说研究》揭开尧舜之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学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佛教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盛蕙;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佛教的传播情况考察[D];南京大学;2014年

2 罗玲;论飞鸟时代佛教传入日本的诸条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吴冠男;流动的禅音[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佛教的传播情况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2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