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文化中的优秀财经素养教育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21 09:10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曾做如下定义,财经素养是一种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以便在广泛的财经背景中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经济利益,参与经济生活。一直以来,以欧美为主流的西方财经素养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起步早、发展快,殊不知财经素养教育思想并非"舶来品",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有迹可循。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经济思想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精粹,中国古代优秀经济思想和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一样熠熠生辉,财经素养教育思想其实一直广泛存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经济生活中,尤其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财经素养教育思想可谓是大放异彩,我们从历史发展脉络中去寻找文化根源,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文化精髓。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先秦社会经济环境概述
2 先秦时期的儒家义利观
2.1 重义兼利思想
2.2 以义制利思想
3 先秦时期的财富观
3.1 孔子的“守礼安贫”和“以义致富”财富观
3.2 孟子的“恒产论”
3.3 荀况的适度求富论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消费观
4.1 孔子的奢俭思想
4.2 孟子的消费思想
4.3 老子的无为消费思想
5 春秋战国时期的金融思想萌芽
5.1 “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5.2 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6 古人的环保意识
本文编号:401875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先秦社会经济环境概述
2 先秦时期的儒家义利观
2.1 重义兼利思想
2.2 以义制利思想
3 先秦时期的财富观
3.1 孔子的“守礼安贫”和“以义致富”财富观
3.2 孟子的“恒产论”
3.3 荀况的适度求富论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消费观
4.1 孔子的奢俭思想
4.2 孟子的消费思想
4.3 老子的无为消费思想
5 春秋战国时期的金融思想萌芽
5.1 “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5.2 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6 古人的环保意识
本文编号:4018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01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