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批孔的影响及其限度(1916~1920)——以“《新青年》读者”的反应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5-07-09 02:4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新派"人物以《新青年》为阵地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引发"众声喧哗",而《新青年》"通信"栏所刊发的大量读者来信,则是五四批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直接见证。遍检《新青年》"通信"栏目,1916年9月~1920年2月至少有39封读者来信言及"批孔非儒"的问题,但这些来信并非与陈独秀等人"批孔非儒"的思想主张亦步亦趋,而是呈现出支持、反对、赞同中有异议、态度不明等四种不同面相,且偏于负面的反应占了相当的比例。尤为重要的是,详考此间常乃德、俞颂华、顾克刚等一众读者在参与"反孔"问题讨论之后有限的思想变化来看,更充分表明五四批孔造成"打倒孔家店"之实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由此而论,在看待五四批孔及其社会影响时,需实事求是,不宜言过其实,那种动辄认为陈独秀等"新派"人物经过"几个回合"鏖战就取得了胜利,抑或"五四批孔造成中华文化断裂"的说法都是虚拟的想象,而非历史的真实。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新青年》读者”对“反孔”问题认知的不同面向
二、 “《新青年》读者”参与反孔问题讨论之后的思想变化
(一) 常乃德——一个《新青年》塑造的“新青年”?
(二) 俞颂华——一个《新青年》难以塑造的“新青年”
(三) 顾克刚——一个《新青年》失去的“新青年”
三、 五四批孔的影响及其限度
本文编号:4057020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新青年》读者”对“反孔”问题认知的不同面向
二、 “《新青年》读者”参与反孔问题讨论之后的思想变化
(一) 常乃德——一个《新青年》塑造的“新青年”?
(二) 俞颂华——一个《新青年》难以塑造的“新青年”
(三) 顾克刚——一个《新青年》失去的“新青年”
三、 五四批孔的影响及其限度
本文编号:4057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05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