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临安府地区农业地理的演变与空间分异
发布时间:2025-07-09 03:34
清代是临安府地区农业史上的变革时期,人口数量、土地垦殖、水利设施、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都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变化。临安府地区农业空间分异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空间差异所致,其中临安府江内地区以不断拓荒、精耕细作的汉地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导;临安府江外地区以世居民族的梯田稻作模式为代表,更注重人地关系的协调。江内平坝众多与江外崇山峻岭的自然地理形态以及不同的人文环境,造成了该地区农业主要构成要素的沿江南北空间差异分布和内部山坝结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清代临安府地区的农业状况
(一)人口的变化
(二)土地的垦殖
(三)水利设施的兴修
(四)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1.粮食作物
(1)稻谷。
(2)麦类。
(3)豆类。
(4)杂粮。
(5)玉米。
(6)马铃薯。
(7)甘薯。
2.经济作物
(1)甘蔗。
(2)烟草。
(3)棉花。
(4)花生。
(5)罂粟。
(五)耕作制度和技术的进步
二、清代临安府地区农业地理空间分异的成因
(一)自然环境因素
(二)行政建制因素
(三)移民因素
三、清代临安府地区农业地理的演变规律
(一)沿江南北的山坝结构格局
(二) 生产关系的转变
(三)人地关系的演变
本文编号:4057084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清代临安府地区的农业状况
(一)人口的变化
(二)土地的垦殖
(三)水利设施的兴修
(四)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1.粮食作物
(1)稻谷。
(2)麦类。
(3)豆类。
(4)杂粮。
(5)玉米。
(6)马铃薯。
(7)甘薯。
2.经济作物
(1)甘蔗。
(2)烟草。
(3)棉花。
(4)花生。
(5)罂粟。
(五)耕作制度和技术的进步
二、清代临安府地区农业地理空间分异的成因
(一)自然环境因素
(二)行政建制因素
(三)移民因素
三、清代临安府地区农业地理的演变规律
(一)沿江南北的山坝结构格局
(二) 生产关系的转变
(三)人地关系的演变
本文编号:4057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05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