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节庆民俗的组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5-08-12 16:24
节庆民俗是一种以天人相依为起点和原型的民间文化制式,是族众创造、记忆、分享和传播的生活性文化,是族群认同、归属的生存共同体的显性标识;它统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维系族群的文化心理边界,是一种可操控的规范性力量。节庆民俗组织化传播的先例古已有之。先秦时期是作为统治阶层的知识特权和伦理教化而存在;汉代以降,官民共享节庆文化进行祀神祈福、宣德教化;近代以来,乡绅祠堂等半官方组织体系在乡村治理中也利用节庆民俗活动发挥社会关系调控等作用。中国古代社会节庆民俗文化的组织化传播是权力和惯习并存的场域,具有意识形态化的特征。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先秦时期民俗的组织化传播:知识阐释权的统治阶层权力象征
二、汉代以降节庆民俗活动的组织化传承:伦理教化及官民共享的制度与惯习化
(一) 汉代以来节庆文化官民共享的发端
(二) 宋元以后统治阶级对节庆民俗的利用
三、近代乡绅“雅士”治村中的节俗:作为文化统制的惯习
(一) 乡绅“雅士”及其社会功能
(二) 乡村节俗与“雅士”治村
(三) 节俗惯习治理乡村的意义
四、结语
本文编号:40588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先秦时期民俗的组织化传播:知识阐释权的统治阶层权力象征
二、汉代以降节庆民俗活动的组织化传承:伦理教化及官民共享的制度与惯习化
(一) 汉代以来节庆文化官民共享的发端
(二) 宋元以后统治阶级对节庆民俗的利用
三、近代乡绅“雅士”治村中的节俗:作为文化统制的惯习
(一) 乡绅“雅士”及其社会功能
(二) 乡村节俗与“雅士”治村
(三) 节俗惯习治理乡村的意义
四、结语
本文编号:4058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058803.html
上一篇:《北魏长孙显业墓志》考释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