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炎武对“无二尊”礼学原则的强调
本文关键词:论顾炎武对“无二尊”礼学原则的强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顾炎武在丧服制度讨论中坚持"无二尊"的礼学原则,认识到古礼"父在为母齐衰期"的社会意义;强调子为出母、改嫁母、继母、慈母服丧,也要遵循"礼无二尊";重申为人后者为其生父母服齐衰期;主张"有恑子者无遗孙"。"无二尊"原则也对他的政治历史研究有指导意义,论证了逾年即位体现的"国无二君"原则;在改元问题上主张史书"年号当从实书";追封尊号当遵从古制。为强调这一原则,甚至曲解附会,强就己说。"无二尊"原则与他"无仕二姓"的决心交相呼应。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礼无二尊 国无二君 曲解 史料 不仕二姓
【分类号】:B249.1;K892.9
【正文快照】: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最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学界对其生平、著述、思想等的研究汗牛充栋。对于顾炎武的礼学思想已有专文论述,如林存阳《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礼学思想》一文,从顾炎武对礼义与廉耻、礼之功用、礼与法的论述及其对礼的研究四个方面综合概括,进而_述顾炎武的礼学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甲云;陈戍国;邹远志;;古代礼学文献的分类及其学术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扬举;初论《老子》与礼学在思维谱系上的家族相似[J];孔子研究;2000年02期
3 段国超;礼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读杨雅丽《礼记研究》[J];孔子研究;2003年02期
4 姚才刚;先秦礼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晚周礼的文质论》[J];江汉论坛;2005年05期
5 魏殿朝;;浅析老子的礼学思想[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刘永青;;清代礼学研究的特点[J];齐鲁学刊;2008年06期
7 梅珍生;;论恭敬与谦让的礼学意蕴[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玲莉;朱人求;;哲学视域中的诸子礼学——读陆建华《先秦诸子礼学》[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姚艳霞;章启辉;;论李光地的礼学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余亚斐;;“和”与礼学的本体论意义[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齐勇;;礼学与现代生活及文明对话[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郭齐勇;;礼学与现代生活及文明对话[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宵兰;;传统礼学思想的天人和谐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5 林乐昌;;张载礼学论纲[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守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应多关注礼学的现代价值[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2 李淑敏;礼学:人生的财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车效梅 山西师范大学;礼学、礼制的变与不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宗桂;诸子礼学的取向和指归[N];光明日报;2009年
5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赵满海;经学的没落与礼学研究的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记者唐红丽;《中华礼藏》首期整理完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焦徽;曾国藩的礼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张有智;儒家礼学与传统文化[N];山西日报;2011年
9 郭齐勇;礼学的现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4年
10 乐胜奎;六朝礼学的繁荣及其原因[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KIM YONGCHEL(金容彻);清朝与朝鲜朝时期礼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2 林存阳;清初三礼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江辉;晚清江浙礼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邹远志;经典与社会的互动:两晋礼学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家琪;颜真卿的思想与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冯琦;朴世采礼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杰;寒冈郑逑的礼学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孙远;汪}1礼学思想初探[D];安徽大学;2016年
5 李盼盼;荀子礼学思想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6 秦兆吉;东晋礼学复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黄辉;略论先秦礼学的三次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盖志芳;民国礼学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艳;蓝田吕氏礼学思想及乡村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苏江燕;《礼记》中的礼学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顾炎武对“无二尊”礼学原则的强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06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