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本文关键词: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更多相关文章: 明朝 区域来源 政权性格 “江浙士人” 宦官势力
【摘要】:明朝崛起于经济落后且屡经战乱的淮河流域,政权最初相应呈现出浓厚的粗鄙特征。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秉持"小农政治意识",将之与蒙元"家产制"政治思想相结合,从而建立了空前专制的皇权制度。在标榜"恢复华夏"的同时,朱元璋强力压制延续南宋以来儒学传统的士人,尤其是儒学最为发达的江浙地区的士人。但伴随开国征伐阶段的结束,明朝逐渐步入常态治理,文官相应逐渐成为明政权的主体力量。永乐以后,以"江浙士人"为主的士人群体,在控制政府各个部门的同时,又借助翰林院这一元代江浙士人的主阵地,分化出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政治机构。而另一方面,明朝皇帝开始借助宦官,维持与江浙士人的政治地理平衡。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
【关键词】: 明朝 区域来源 政权性格 “江浙士人” 宦官势力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政治史虽产生于庙堂之上,但卷入其中之人物,却来源于不同地区。相应,政治史之运作,便包含不同地域互动、冲突、协调之色彩。故而,从地域出发,审视政治运作的具体过程,是政治史研究颇值借援的方法与视角。本文尝试从明朝建国前后,不同政治群体的区域来源、文化特征及其互动关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付先召;;唐朝后期颍州隶属变动及其对政局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史哲文;;论“吴中四士”与江南地域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范斌;;论魏晋风度构成元素的内涵与表现形式[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胡可先;;杨氏家族与中晚唐文学生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张玉璞;隋炀帝与南北文化交融[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7 李建华;;唐代科场“通榜”之风与古文运动[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8 李建华;;唐代河东柳氏与古文运动[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9 李德山;;试论唐朝初年的唐丽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王Oz;;论干谒之风与唐代文学的新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东明;唐代外戚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贾连港;宋代内禅政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珂;中唐翰林学士诗歌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董树代;隋唐大族婚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印娟;武则天时期的大赦[D];暨南大学;2011年
9 金妮;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审美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廖勇;论《四库全书总目·正史类》考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3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2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