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中晚期吏治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3:18

  本文关键词:明中晚期吏治改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张居正 吏治 高拱 内阁


【摘要】:高拱、张居正变法是明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变法运动彻底改变了一个垂死帝国的命运。这场运动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变法者高拱张居正抓住了晚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推行新法,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高拱任内阁首辅期间推动了官吏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及至神宗即位万历初年,张居正在高拱吏治改革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锐意更新,试图扭转明中期以来官场上贪下取,因循守旧、上下姑息、纲纪不正,追名逐利、官员殆政的局面。为此,他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宗旨的整改措施,建立了“考成法”,加强对官员考核和监督,澄清了万历初年的吏治环境,对缓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高拱张居正吏治改革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探析变法者高拱与张居正的变法举措,分析变法影响与对当前吏治改革的启示。首先还原变法前的明中晚期社会,分析明中晚期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探索高拱、张居正变法的背景。其次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这一时期之所以能够以内阁为首发动吏治改革的原因。再次通过探讨明朝的制度设计,深入分析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改革运动中,分析内阁的运作路径。第四是探讨高拱、张居正在吏治改革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最后探讨人亡政息、人存政举的原因及对当今吏治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明代 张居正 吏治 高拱 内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11
  • 1.4 本研究已取得的相关成果11-13
  • 第二章 改革大背景13-20
  • 2.1 国家纲纪紊乱,社会管理黑暗13-15
  • 2.2 吏治管理的弊病繁多、官员腐败严重15-17
  • 2.2.1 选官用人重学历、看资历,轻能力15-16
  • 2.2.2 官场风气不正,,重京官、轻地方官16-17
  • 2.3 边患问题的应接不暇17-18
  • 2.4 王朝逐渐丧失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把控力18-20
  • 第三章 改革的条件20-24
  • 3.1 改革方案的探索20-21
  • 3.2 皇帝换代造成阁员大规模的更新换代21
  • 3.3 改革者与当政皇帝都保持着融洽的君臣关系21-22
  • 3.4 改革者的个人素质与能力22-24
  • 第四章 改革的权力运作机制24-28
  • 4.1 以票拟制度为基础的内阁非行政化设置24-25
  • 4.2“监阁一体”的政治模式25-28
  • 第五章 改革的具体措施28-45
  • 5.1 严格整肃官员选用与晋升制度28-31
  • 5.2 注重人才的培养31-33
  • 5.3 整肃官风33-39
  • 5.3.1 整纲肃纪34-37
  • 5.3.2 裁汰冗员37-38
  • 5.3.3 整顿驿站38-39
  • 5.4 整正学政39-41
  • 5.5 整顿言路41-45
  • 第六章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原因分析与启示45-49
  • 6.1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原因45-46
  • 6.2 对当前吏治改革的启示46-49
  • 6.2.1 循序渐进的推进吏治改革46-47
  • 6.2.2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立法引导47-48
  • 6.2.3 群体差异类分改革与国家吏治体制一体化的改革相结合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大臣;讲究策略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明末张居正改革启示录[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4期

2 赵阳;;张居正改革成败刍议[J];理论界;2009年09期

3 毛佩琦;;张居正改革,一个神话——为张居正正名[J];晋阳学刊;2010年04期

4 吴琦;冯明;;张居正与湖北地方社会[J];理论月刊;2010年08期

5 杨欣;再论张居正改革[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田澍;腐败与弊政:张居正施政的另一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杨秀英;试论张居正施政的策略[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8 龚虹波;“制度中人”与制度的较量——也说张居正改革悲剧[J];浙江学刊;2002年06期

9 董倩;试论张居正集权与改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韩晓洁;政治家的人格与改革的成败——论张居正改革失败之个人因素[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志琴;;论张居正改革的成败[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2 毛佩琦;;张居正施政再议[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量恺;;明代张居正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4 毛佩琦;;张居正历史定位再议[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5 徐健竹;;试论张居正的财政改革[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持人 刘立志;“救时宰相”张居正[N];北京日报;2010年

2 金华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何校生;从张居正用人六原则说起[N];金华日报;2011年

3 白烨 於可训 谢永旺 曾镇南;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四人谈[N];文艺报;2003年

4 陈启懋 (中共);《张居正》的现实意义[N];联合时报;2010年

5 马振方;关于《张居正》再答论辩学人[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黄敏兰 (本报书评人);宜从多面看居正[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姜小玲 李君娜;熊召政:走近“张居正”[N];解放日报;2010年

8 陈铁健;兴亡过后方论定[N];学习时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陈铁健;张居正新政败因小议[N];北京日报;2014年

10 曹大为;起衰振隳 改制开新[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云鹏;明中晚期吏治改革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梁曼容;明代儒学变迁视角下的张居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芳;张居正为政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思;张居正赋税改革思想及其法律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析哲;张居正变法思想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杨浩;张居正行政改革思想与实践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朱丽文;张居正阁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熊敏;张四维与张居正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任同振;张居正与北方边政[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谢盛;张居正反对派群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3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53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