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对明末社会危机的认识
本文关键词:刘宗周对明末社会危机的认识
【摘要】:刘宗周是明末著名的理学家,在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刘宗周对明末社会危机的认识的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对刘宗周思想发展及其著作资料进行解读,从中探究刘宗周对明末社会危机的认识及其解决晚明社会危机的主张,并以此为立足点,对其思想主张进行评析。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对刘宗周的生平、学术思想进行介绍。第二部分,结合刘宗周所处时代背景,将刘宗周眼中的明末社会危机加以梳理、归纳,分为君主失策、党同伐异、士习败坏、民生凋敝、外侵内乱五个方面。第三部分,阐述刘宗周对明末社会危机原因的认识,分为君心、吏治、财政、刑敛四个方面。第四部分,分析刘宗周解决明末社会危机的主张,集中于为君之道、安定朝廷、人心学术、民生问题等方面。第五部分,论述刘宗周挽救明末社会危机言论的思想特色,其中包括其挽救明末社会危机言论的总体性质、道德理想主义的救世情怀、分析君主的心理症结、挽救明末社会危机言论的思想局限等方面,进而结合晚明时代背景,对这些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刘宗周遵循着儒家正统理念,以儒家道德理想主义来塑造理想社会,不遗余力地力图挽救明末社会危机。他希望让社会回到儒家理想的状态,巩固儒家伦理等级秩序。其着眼点不是适应社会发展,而是强化君主统治与传统社会秩序。明末社会危机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系列制度不适应社会经济与外部形势变化的反映。尽管他有强烈的救世情怀与忠君爱民之心,却在明末社会危机面前难以走出儒家传统思维认知框架,陷入有心救世却不能力挽狂澜的困境。实际上,社会运行不能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还要遵循一些现实原则。所以,这就需要思想家对社会制度与时代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刘宗周 明末社会危机 思想与主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3;B248.9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一、问题的提出8
- 二、研究综述8-10
- 三、研究的意义与方法10-12
- 第一章 刘宗周简介12-15
- 一、刘宗周生平12
- 二、刘宗周学术思想简介12-15
- 第二章 刘宗周眼中的明末社会危机15-20
- 一、君主失策15-16
- 二、官员结党16
- 三、士习败坏16-17
- 四、民生困极17-18
- 五、外侵内乱18-20
- 第三章 刘宗周对明末社会危机原因的认识20-29
- 一、天下之乱本自君心20-22
- 二、国家之败由于官邪22-24
- 三、天下之财病于无制24-27
- 四、流寇之遍由于严刑重敛27-29
- 第四章 刘宗周解决明末社会危机的主张29-46
- 一、救世之本在言尧舜之道29-31
- 二、救世之法先定朝廷31-36
- 三、救世第一要义为人心学术36-39
- 四、救世之策在安民教民39-46
- 第五章 挽救明末社会危机言论的思想特色46-57
- 一、思想主旨46-49
- 二、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救世情怀49-52
- 三、分析君主的心理症结52-54
- 四、刘宗周挽救明末社会危机言论的思想局限54-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1
- 后记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才;;赤心报国的刘宗周[J];中国监察;2006年17期
2 鲍博;简论刘宗周的心性思想[J];孔子研究;1988年04期
3 陈宝良;"学穷本原,行追先哲"——刘宗周画像[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年03期
4 王凤贤;;评刘宗周对理学传统观念的修正[J];孔子研究;1991年02期
5 杨国荣;刘宗周思想的历史地位[J];中国哲学史;1996年04期
6 傅小凡;论刘宗周的自我观[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李兵,袁建辉;试析“理气论”在刘宗周思想中的地位[J];船山学刊;2000年04期
8 贺 严;走进硕儒心宅——《证人之境——刘宗周哲学的宗旨》评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苏洁,廖桂芳;刘宗周认识论与主体人格的自我观[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史怀刚;南金花;;儒学的主线:证人之学——以刘宗周哲学为个案[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法律学者 羽戈;“空谈”本身绝非罪过[N];中国经营报;2012年
2 卿北川 ;快乐的第一个双休日[N];人民公安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慕良;刘宗周“慎独”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刘宗周“中和”思想探析[D];湘潭大学;2016年
2 崔天贺;刘宗周对明末社会危机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文才;论刘宗周“以心著性”说[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红;刘宗周“诚意”道德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慕良;刘宗周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梦云;论刘宗周的气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7 陈蕾;刘宗周实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亮;刘宗周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昊;著力微明,圆融心性[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潘晓玲;刘宗周《论语学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0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