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福建形象”研究:以克洛代尔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西方福建形象”研究:以克洛代尔为中心
【摘要】: 福建是中国从海路实现与国外交往的主要区域,也是国外认识中国的窗口。作为中国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省份之一,“福建形象”则是“中国形象”具有突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外国人或亲临福建、或通过海外经商的闽人间接了解福建,他们留下许多关于福建的文本。这些文本既是文本创作者言说福建的结晶,也是其他人遥想福建的原材料。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注视者”以不同的角度言说福建。复杂多元的福建象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他者”的多重视角,,构建出一系列在中西交流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立体多面的福建形象。 本文将考察西方视野内的福建形象,选克洛代尔的《认识东方》为中心文本,以历时、共时双重维度参照下的“西方福建形象”为比照,借助了形象学和东方主义的理论方法,来探究西方福建形象的生成,及其对“西方”和“福建”双方的重要意义:塑造者如何借助“福建形象”来言说自我的欲望、反思自身的文化;其次,借助西方眼中的福建,来反观福建区别于传统内陆农业文明的海洋特质,认识本土的文化。
【关键词】:福建 海洋 东方主义 他者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07.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研究综述和选题意义8-13
- 1.2 相关概念界定13-15
- 1.3 课题意义15-16
- 第2章 “和而不同”的“西方福建形象”16-37
- 2.1 13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福建形象16-25
- 2.2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福建形象”25-34
- 2.3 本章小结34-37
- 第3章 克洛代尔笔下的“福建形象”37-53
- 3.1 克洛代尔的“个性”福建38-48
- 3.2 “东方迦南”:与西方集体无意识的“貌离深合”48-51
- 3.3 本章小结51-53
- 第4章 “他者”的“福建形象”53-59
- 4.1 “他者”言说“欲望”53-56
- 4.2 “他者”凸显“福建”56-58
- 4.3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59-61
- 附录61-63
- 参考文献63-70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0-71
- 致谢71-72
- 个人简历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晔;徜徉在大自然中的人——谈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与华兹华斯自然诗[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2 横山宏章;1862年日本人眼中的上海——长崎派遣船《千岁丸》随员们的中国观[J];档案与史学;2004年06期
3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问题与领域[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4 曾筱霞;;法国诗人的福州情结——保尔·克洛代尔笔下的福州[J];法国研究;2006年03期
5 徐晓望;论17世纪荷兰殖民者与福建商人关于台湾海峡控制权的争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曾莜霞;俄国使臣的福建印象——中西方不同文化视野中的福建形象[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程镇芳;五口通商前后福建茶叶贸易商路论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8 汪毅夫;清季驻设福建的外国领馆和外国领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朱峰;基督教与中国东南的乡村社会——以近代福建美以美会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李雁南;经典中国与现实中国——近代日本作家中国之行的想象与误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卫华;爱德华·赛义德:颠覆型的知识分子与对东方学的质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4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