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从水绘园到随园:明清之际江南遗民园林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08-10 03:06

  本文关键词:从水绘园到随园:明清之际江南遗民园林的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之际 江南 园林 遗民 交游 水绘园


【摘要】:晚明结社之风盛行,文人士子多以园林为载体进行交游活动,以此表达政治及文化诉求,文人园林的特征在这一时期非常明显。园林不仅是交游的平台,更是维系文人士子的身份及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明清易代之后,文人园林则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冒襄的水绘园为代表,考察其作为遗民园林在易代之后的生存状态,以及遗民群体在新政权下的政治及文化作为。政治上,他们并未放弃恢复故国的希望和努力;文化上,他们对于明清文化的衔接和传承、扬州地区的文化重建都有所贡献。而遗民群体与地方官员之间也保持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作为地方文坛领袖的遗民们想要得到地方官员的庇护和支持,另一方面,地方官员也想获得遗民文化精英的认可,尽早融入地方社会,彼此相互需求、一拍即合,遗民园林成为了最好的庇护所。然而新的政权毕竟已经建立,纵观这一时段内,大部分江南遗民园林的遭遇及变化,有的毁于战火,有的成为禅房道观,甚至还有的成为了歌颂升平的场所。整体来看,遗民园林的影响力是在逐步消退的。到了盛清,园林再造之风兴起,旧有园林得到改建,新的园林也拔地而起。园林活动的参与者扩大到各个阶层,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属,皇帝、地方官员、文人名士、富商巨贾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园林活动的功利色彩逐渐明显,其功能也越加复杂,开始了公共化、商业化、慈善化的进程。遗民主导的园林随着时间推移,基本再难见影踪,取而代之的是属于新朝士人的文化空间,以随园为代表的盛世园林,消除了政治对抗的紧张氛围,洋溢着平和而随性的气息。从水绘园到随园,江南园林历经末世、鼎革到再度繁盛,最终在盛世之下成为了平和安逸又多具功能的地方文化空间。
【关键词】:明清之际 江南 园林 遗民 交游 水绘园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8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6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
  • 第一章 晚明的江南社会及园林文化18-31
  • 一、东林、复社及党争18-20
  • 二、江南的文化与逸乐20-23
  • 三、建园之风与园林文化23-31
  • (一) 僭越礼制,造园成风23-25
  • (二) 身份文化的认同与维系25-27
  • (三) 多中心的交游圈——以园林为载体27-31
  • 第二章 水绘园主冒襄及冒氏园林31-43
  • 一、如皋冒氏家族31-32
  • 二、冒襄的早年交游32-37
  • (一) 艺术对话——与董其昌、陈继儒的交往33-35
  • (二) 名士唱和——与复社成员的交往35-37
  • 三、冒氏园林37-43
  • (一) 逸园及朴巢的营建37-38
  • (二) 水绘园的传承38-43
  • 第三章 明清之际水绘园:遗民活动的一个中心43-55
  • 一、易代退隐及冒襄的营园活动43-47
  • (一) 水绘园的重建及其物质支撑43-44
  • (二) 遗民群体的文化乐土44-47
  • 二、隐晦的复明运动47-49
  • (一) 暗中接应复明义士47-48
  • (二) 遗民之子陈维崧与水绘园48-49
  • 三、遗民文化的传承49-55
  • (一) 得全堂夜媽——隐逸背后的辛酸49-52
  • (二) 与新朝士人王士祯的交游52-55
  • 第四章 清初江南遗民园林的变迁55-66
  • 一、毁于战火或收归官府55-59
  • (一) 拙政园55-57
  • (二) 瞻园57-59
  • 二、逃禅入道之所59-62
  • (一) 密庵旧筑59-61
  • (二) 采香庵与落木庵61-62
  • 三、隐于市集62-66
  • (一) 洽隐园62-63
  • (二) 敬亭山房63-66
  • 第五章 盛清园林再造:以随园为例66-79
  • 一、园林再造之风兴起66-67
  • 二、园林的转型67-72
  • (一) 园林活动的多方参与67-71
  • (二) 园林功能的变迁71-72
  • 三、新朝士人的文化空间72-77
  • 四、从水绘园到随园77-79
  • 结语79-81
  • 附录81-82
  • 参考文献82-90
  • 致谢90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琳;论袁枚的园林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许梅;明清苏州文人园林的建构与转型[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杜平平;清初的冒襄和水绘园世界[D];中南大学;2012年

4 汤宇星;从桃叶渡到水绘园[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648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48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