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汉代隐逸文化对先秦隐逸文化的改造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14 01:17

  本文关键词:论汉代隐逸文化对先秦隐逸文化的改造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 汉代 儒家 道家 隐逸 政治


【摘要】:在汉代之前,隐逸文化虽然借助儒、道两家的思想资源而得以成形,但在文化内涵上并未能摆脱这两种主流文化观念的笼罩而自成体系,处于儒、道对立的分裂态势中。而汉代隐逸文化则从时代政治文化环境出发,分别借鉴儒家隐逸思想中的道德化原则与道家隐逸思想中的自由理念,对先秦儒、道隐逸文化资源进行改造与重组,并促成了隐逸与政治的和解与合作,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一套新型隐逸文化体系,对此后隐逸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单位】: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先秦 汉代 儒家 道家 隐逸 政治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传统文化萌芽之初即已成形,《周易》中即有“天地闭,贤人隐”(《周易·坤》)、“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周易·蛊之上九》)之论,其代表人物从传说中的三代之初一直到清末,数千年来绵延不绝,历代史书中也多辟《隐逸传》《处士传》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高旭;;论庄子生命哲学的“忘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朱玲;赵京生;;《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林;纪祥;宋涛;;中国隐逸文化中涉政现象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8期

2 陈卫斌;潘曦;;中西方隐逸文化的积极共性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张立伟;隐逸文化中冷漠的膨胀[J];天府新论;1995年03期

4 朱铁军;叶贵霞;;浅论中国隐逸文化的嬗变[J];文教资料;2006年20期

5 张骏,

本文编号:669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69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