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匈奴与百越民族文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5:30
本文关键词:秦汉匈奴与百越民族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即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代表的草原政权对中原王朝不断侵扰的游牧——农耕冲突融合之路,和以南方狩耕民族为代表的被中原王朝逐渐同化融合之路。虽然两条道路都是建立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但是二者的融合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不断冲突融合之路,而后者则是逐步的同化融合之路。这两条不同道路的开端缘起子秦、西汉时期,最早代表这两条道路分异的少数民族就是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为什么人口较少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会对中原王朝造成如此大的威胁,而人数众多的南方少数民族百越则一直处于规模有限的反抗?探讨这一问题,需要从匈奴与百越的民族文化差异入手。目前关于匈奴和百越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尚无关于二者文化比较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比较匈奴与百越民族文化的异同,探讨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在具体比较的方法论上,我们很难区分两大民族文化的优劣。在匈奴与百越互为比较对象外,引入中原王朝作为参照,通过对比二者对中原王朝的影响,对比中原王朝对二者的态度,可从中得出相应的认识。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通过阐述匈奴和百越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探讨了地理环境对匈奴和百越民族文化造成的影响。得出地理环境是造成两种民族文化差异的前提因素这一结论。第二章,比较研究了匈奴与百越物质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物质文化层面二者各有优劣,对匈奴而言:其不能自足的物质文化特征使得它依赖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其可流动性的物质文化特征使它在与中原王朝的竞争过程中颇具优势。而百越的物质文化由于与中原王朝更为接近,使其既能自足还能与中原进行充分交流,使得它更易于与中原的农耕文化融合。第三章,比较研究了匈奴在精神文化和行文文化方面的异同。匈奴与百越在精神层面与百越具有很多相似点,在行为风俗领域却有着很多的区别。本章探讨了二者精神文化相似的原因,得出匈奴与百越在宗教领域形似而神不似的结论,以及导致二者行为文化差异的因素,阐明了精神文化如何影响匈奴、百越的民族精神。第四章,比较研究了匈奴与百越在制度文化层面的差异。阐明了匈奴的制度组织更为严密,军事动员能力更强,而百越制度文化相对滞后,虽有很强的军事动员潜力,但缺乏政治及物质动员基础。第五章,对比了秦汉时期匈奴与百越文明程度的高低,得出匈奴的文明程度高于百越的结论。在论述匈奴、百越分别代表的文化发展道路时,指出两条文化道路的分异形成于在秦、西汉时期。秦汉时期匈奴与百越在民族文化上差异很大,二者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影响了二者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基本生产生活方式又塑造了二者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导致了匈奴和百越在与中原王朝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文化融合道路。
【关键词】:秦汉时期 匈奴 百越 民族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绪论12-24
- 一、选题的意义12-13
- 二、学术史回顾13-15
- 三、“文化”的内涵及本文比较研究的范畴15-17
- 四、“匈奴”的范畴17-18
- 五、“百越”的范畴18-24
- 1. “泛越百越”说18-19
- 2. “东南岭南百越”说19
- 3. “岭南百越”说19-20
- 4. “百越”的范畴20-24
- 第一章 匈奴与百越民族发展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24-36
- 一、匈奴的活动范围及其地理环境24-26
- 1. 匈奴的活动范围24-25
- 2. 匈奴的地理环境25-26
- 3. 匈奴的人口状况26
- 二、百越的活动范围及其地理环境26-30
- 1. 百越的活动范围26-27
- 2. 百越的地理环境27-28
- 3. 百越的人口状况28-30
- 三、匈奴与百越民族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影响30-36
- 1. 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表现30-31
- 2.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匈奴游牧文化特征31-33
- 3.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百越文化特征33-36
- 第二章 匈奴与百越的物质文化之比较36-60
- 一、基本社会生产方式36-39
- 二、手工业文化39-42
- 三、商业文化42-45
- 四、服饰文化45-50
- 五、饮食文化50-53
- 六、居住文化53-54
- 七、行旅文化54-56
- 小结56-60
- 第三章 匈奴与百越的精神文化之比较60-82
- 一、宗教观念60-67
- 1. 自然崇拜60-62
- 2. 神灵信仰62-64
- 3. 灵魂观与祖先崇拜64-65
- 4. 动物崇拜65-67
- 二、巫术文化67-70
- 1. 匈奴的巫术文化68-69
- 2. 百越的巫术文化69-70
- 三、婚俗文化70-72
- 1. 匈奴的婚俗文化70-71
- 2. 百越的婚俗文化71-72
- 四、丧葬文化72-75
- 1. 匈奴的丧葬文化72-74
- 2. 百越的丧葬文化74-75
- 五、其他风俗习惯75-78
- 1. 匈奴75-76
- 2. 百越76-78
- 小结78-82
- 第四章 匈奴与百越的制度文化之比较82-104
- 一、政治(军事)制度文化82-86
- 1. 匈奴军政合一的制度文化82-83
- 2. 百越的政治、军事文化83-86
- 二、军事动员能力86-99
- 1. 匈奴的军事动员能力87-94
- 2. 百越的军事动员潜力94-99
- 三、战争文化特征99-100
- 1. 匈奴的战争文化特征99-100
- 2. 百越的战争文化特征100
- 小结100-104
- 第五章 匈奴与百越的民族文化发展道路104-114
- 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比较104-108
- 1. 政治文明程度104-105
- 2. 生产力水平105-106
- 3. 城市发展水平106-107
- 4. 经济稳定性107-108
- 二、中原王朝对待匈奴与百越心态之异同108-110
- 三、两条文化道路的分异110-114
- 1. 两大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110-111
- 2. 两条不同的民族文化发展道路111
- 3. 秦、西汉基本定型说111-114
- 结语114-116
- 参考文献116-122
- 致谢122-12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正同;百越农业经济初探[J];古今农业;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673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7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