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关于长城形象的演变、记述与研究——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关于长城形象的演变、记述与研究——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
【摘要】:"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传教士、使团、探险家陆续进入中国,对长城印象深刻,将之视为中国文明的象征,不断记述与研究,逐渐廓清西方世界关于长城的神话想象,而勾勒出愈来愈清晰的长城形象。近代时期中国在西方国际地位呈现巨大沉浮,长城逐渐从优秀而开明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沦为封闭而落后的中华帝国的代名词。19世纪中叶以来,汉学家从历史与文物的角度,对长城的深入考察与研究,则再次扭转了西方长城的负面形象。近代西方世界关于长城的知识谱系与观念变迁,根源于国际政局变迁与文化思潮变化,并影响了中国人对于长城的认知与评价。这一事实典型地体现出由于地位突出,西方对长城认识、记忆与评判,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相应,对长城的研究,可以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出其主观性的一面。这一研究可概括为"长城文化史"。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近代西方世界 长城形象 “长城文化史”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明中后期长城修筑与北方社会》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虽然中国长城形象自修筑之时,便经由商人、使节、流亡之人等媒介,传播至中亚乃至欧洲,但西方社会对于长城系统的介绍与初步讨论,却是始于近代时期基督教向世界传播的过程。西方传教士陆续抵达中国,不仅开始将长城形象越来越清晰、完整、准确地传递给西方社会,而且还将西方科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轩;;明清之际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葡萄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梅晓娟;周晓光;;利玛窦传播西学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梅晓娟;周晓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云艳;刘建华;;论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王志平;;利玛窦两次易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贾庆军;;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之历史背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葛桂录;;另一种声音:维柯、巴雷蒂对“中国神话”的解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段晓军;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5 钱奇石;油画语言的意象表达[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闫宗淼;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戴学艳;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长江;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空间伦理的继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8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8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