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晋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0:31
本文关键词:宝晋局研究
【摘要】:清代的货币制度沿袭明代遗规,在其统治中国的二百余年间,采用的是不完整的银铜平行本位制度。银和铜都作为货币材料,同时流通,两者之间没有固定的法定价值联系。与白银相比,清政府更重视制钱的铸造和流通,民间日常交易也多用制钱,官方对制钱的管理非常严格,是国家货币政策的集中体现。山西临近京师,清初顺治朝就在山西设立太原、阳和、大同三个钱局,目的在于铸发兵饷,稳固边关。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之后撤局,前后历经二百余年。由于宝晋局前身是设于顺治二年(1645)的太原府局,,可以说宝晋局的铸钱历史贯穿了几乎整个清王朝。宝晋局所用铜斤基本都是洋铜,铜质精良,铸造大钱仅有当十,且山西境内私铸较少,这为当时山西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因亏折严重,改铸铁钱。同时宝泉局在山西平定州设立分局,铸铁钱解京,并在山西境内行用,造成了严重的货币危害,故两局均开铸不足一年即停铸。宝晋局鼓铸在咸丰末年已基本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洋元、银元、铜元、钱票等其他带有近代性质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同治、光绪虽力图恢复制钱铸造,但无法改变制钱制度濒临瓦解的命运。然而山西的制钱在清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全国其他省份铸造、通行机制币的时候,唯独山西未铸造也未使用机制币,直到1918年阎锡山铸造山西铜元,山西成为了全国使用制钱的最后一个省份。民国初年,邻近省份的禁用制钱大量涌入山西,成为山西近代货币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清初山西三个钱局的概况,之后以宝晋局的铸造过程为线索,对宝晋局在雍正更名之后直到咸丰币制混乱之前各朝的铸造情况进行梳理。第二章对宝晋局生产所需币材的来源及办运情况进行介绍。第三章将咸丰直至清末作为一个时期,咸丰朝是清代钱法大变革时期,突出宝晋局在此时期的特点,体现通宝币制在此时向近代化转变的历史过程。第四章主要围绕宝晋局局务管理进行介绍,包括人员组成、生产流程等,分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弊端,生产过程的顺畅与否决定了宝晋局的兴衰命运,以及始终困扰清代的私铸、私销问题。通过宝晋局生产逐渐难以为继的情况,分析其所处的历史时期,近代货币已经动摇了制钱在货币中的重要地位,宝晋局作为封建币制中的一部分最终消失。第五章主要结合宝晋局的整个历史轨迹,分析清代山西制钱与其他省份相比的突出特点及其所反映出的山西近代化的问题。
【关键词】:山西 制钱 宝晋局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9;F82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绪论10-16
- (一)研究意义10-11
- (二)学术史回顾11-16
- 一、清前中期宝晋局鼓铸16-31
- (一)宝晋局开铸及之前钱局16-18
- 1、清初山西钱局16-17
- 2、宝晋局开铸17-18
- (二)咸丰朝之前宝晋局铸造状况18-31
- 1、雍正朝铸造情况——雍正通宝18-19
- 2、乾隆朝铸造情况——乾隆通宝19-24
- 3、嘉庆朝铸造情况——嘉庆通宝24-28
- 4、道光朝铸造情况——道光通宝28-31
- 二、宝晋局的币材办理31-40
- (一)清代铸钱铜材来源31-34
- (二)宝晋局铜材办运34-38
- (三)宝晋局铅锡办运38-40
- 三、咸同时期制钱体系的改变与宝晋局鼓铸大钱、铁钱40-57
- (一)制钱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0-42
- (二)咸丰大钱、铁钱的兴起42-50
- 1、铸造大钱概况42-44
- 2、铸造铁钱概况44-50
- (三)同治、光绪年间铸币50-53
- 1、同治年间铸币——同治通宝50-51
- 2、光绪年间铸币——光绪通宝51-53
- (四)大钱、铁钱的行用53-57
- 1、大钱的行用53-55
- 2、铁钱的行用55-57
- 四、宝晋局的局务管理与制钱流通57-71
- (一)宝晋局的局务管理57-64
- 1、宝晋局人员组成57-59
- 2、铸造过程59-60
- 3、工费工料60-63
- 4、山西省钱局铸息63-64
- (二)私铸与私销64-67
- 1、私铸与私销产生的原因64-65
- 2、防止私铸与私销的方法65-66
- 3、山西境内的私铸私销66-67
- (三)其他货币对制钱体系的冲击67-71
- 1、洋钱的流入与流通67-69
- 2、中国银元的铸发69
- 3、机制铜元69-70
- 4、通宝币制的衰落和终结70-71
- 五、对清代山西制钱的思考71-75
- (一)清代山西钱局的特点71-72
- (二)对山西货币制度的深入思考72-75
- 1、宝晋局与制钱制度72-73
- 2、山西近代化起步晚的原因73-75
- 结语75-77
- 参考文献77-82
- 后记(含感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建兵;;清代地方铸局小考(二)[J];安徽钱币;1997年02期
2 邓亦兵;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3 马琦;;论清代黔铅兴起的原因和背景[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戴建兵;许可;;清代铜政略述[J];江苏钱币;2007年03期
5 陈新余;;咸丰朝币制变动与通货膨胀[J];江苏钱币;2007年03期
6 冀满红;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J];晋阳学刊;1994年03期
7 戴建兵;;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铸钱研究[J];江苏钱币;2009年04期
8 李强;;清政府制钱管制政策透视[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4期
9 吴保华;;咸丰宝晋母钱[J];收藏界;2007年12期
10 沈飞;徐世昌;;咸丰大钱铸行始末[J];收藏界;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697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9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