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龙江地区流人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黑龙江地区流人文化研究
【摘要】:清入关后,在巩固统治地位、维持封建秩序的同时,陆续将不同类型的罪犯发往边疆以及烟瘴之地。鉴于黑龙江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清廷发遣人犯的重点地区之一。数量众多的清代黑龙江流人,将其负载的汉文化与黑龙江本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流人文化,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的开发。流人文化的形成,加速了东北地区的内地化进程、为清代“大一统”国家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即以清代黑龙江流人的遣戍为切入点,以黑龙江地区流人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究黑龙江地区流人及流人文化的影响。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视角以及黑龙江地理范围和流人相关名词界定进行一一说明。第二部分为第一章清代黑龙江流人的遣戍。清初,黑龙江地区因其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处于抗俄的前沿。且该地是满族的大后方,实行了有别于他省的特殊行政体系。为了开发黑龙江,巩固国防,清廷将大量流人发遣黑龙江地区。自建国伊始直至清朝灭亡,未曾中断。期间,清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流人的遣戍政策进行了调整,更好地发挥了流人开发东北、巩固国防的作用。第三部分为第二章流人治生与黑龙江地区经济开发。本部分主要考察流人文化的物质层面。流人被发遣到黑龙江后,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先解决最基础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根据身份与遣戍方式的不同,流人采取各自擅长的谋生方式来获取生活所需。大体而言,流人主要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开发。第四部分为第三章流人生活与黑龙江地区文化发展。本部分主要考察流人文化的精神层面。黑龙江地区地处边陲,生产力水平低下,开发利用较晚。流人来到黑龙江地区,不仅使当地的物质资料得到极大的丰富,而且还促使汉文化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碰撞,对黑龙江地区的文化教育、儒学传播、信仰变迁、社会风俗嬗变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之,流人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并使东北文化得以延续。
【关键词】:清代 黑龙江 流人 流人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视角12
- 四、黑龙江地理范围及流人相关名词界定12-17
- 第一章 清代黑龙江地区流人的遣戍17-28
- 第一节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行政管理17-19
- 第二节 清代黑龙江地区流人的遣戍与分期19-23
- 一、流人遣戍黑龙江地区的原因19-21
- 二、黑龙江地区流人遣戍的分期21-23
- 第三节 清代黑龙江地区流人的管理23-28
- 一、遣戍形式23-25
- 二、对流人的管理25-28
- 第二章 清代流人治生与黑龙江地区经济开发28-33
- 第一节 流人的垦殖推动了黑龙江地区农业的发展28-30
- 第二节 流人的贸易活动促进了黑龙江地区商业的繁荣30-31
- 第三节 流人的手工技术加快了黑龙江地区手工业的进步31-33
- 第三章 清代流人生活与黑龙江地区文化发展33-40
- 第一节 流人推动黑龙江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3-35
- 一、倡导儒学教育33-34
- 二、著书立说34-35
- 第二节 流人推进黑龙江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35-36
- 第三节 流人影响黑龙江地区民间信仰的变迁36-37
- 第四节 流人促进黑龙江地区民间习俗的嬗变37-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宇;;清代山东移民黑龙江述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李志宏;康霞霞;李治;;略论抗战时期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特征[J];黑河学刊;2012年03期
3 石方;;黑龙江地区人口迁移史概述[J];学术交流;1987年05期
4 裴良玉,王巍;黑龙江地区的古驿站[J];黑龙江史志;2001年03期
5 温洪清;李志红;;清代黑龙江地区的驿道和驿站[J];黑龙江史志;2007年07期
6 隋丽娟;邓天红;;清末民初黑龙江禁毒成败论略[J];史学月刊;2009年08期
7 张正;;清代黑龙江关内移民特点及其历史作用[J];东北史地;2010年06期
8 崔建伟;关庆凡;;民国时期移民对黑龙江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3年13期
9 崔建伟;关庆凡;;民国时期黑龙江地区的移民与农业发展[J];农业考古;2013年03期
10 石方;清代黑龙江移民探讨[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希亮;;黑龙江历史文化的特征、启示及几点思考[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魏国忠;董丹;;试论黑龙江地区历史的“特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郭崇林;;黑龙江地域居处民俗的考察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喜峰;清代黑龙江地区的节日风俗[N];光明日报;2006年
2 ;黑龙江历史名人[N];黑龙江日报;2004年
3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张正;清代黑龙江的关内移民及其历史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4 特邀撰稿人 戴丽艳;甲午烽火中的黑龙江军队[N];中国档案报;2014年
5 见习记者 董盈;以清代流人为典型的黑龙江流人史[N];黑龙江日报;2013年
6 本社见习记者 田婧;黑龙江边疆史话[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7 ;黑龙江历史名人[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首席记者 赵笑宇;找寻黑龙江文明最古老的一道曙光——黑曜石之路[N];牡丹江日报;2008年
9 胡一民;黑龙江地区能养好牡丹吗[N];中国花卉报;2004年
10 ;黑龙江百位历史名人简介[N];黑龙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振岐;民国时期黑龙江高等教育述论[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晓芬;黑龙江女子学校教育探究(1901-1949)[D];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
2 梁玉;清代黑龙江地区流人文化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
3 沙岚;清代黑龙江水师营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
4 高强;晚清黑龙江教案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
5 王丽;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汉族生活民俗[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陈莹;清代黑龙江地区教育落后状况及其原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杨永芳;清末民初黑龙江烟草业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修思延;清末黑龙江边境防卫法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刘喜友;清末至民国前期黑龙江关内移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慧;清末黑龙江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51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5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