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上古思想的主要源头与“三和”思想的现代意义
本文关键词:华夏上古思想的主要源头与“三和”思想的现代意义
【摘要】:在义战中形成的华夏民族逐步产生了"与邻和"的思想;又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争得自然界给予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故形成了"天人和"的思想;而由于一踏进文明的门坎就是一个与神权合一的君权社会,"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的观念随之而生,因而"君民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三和"思想是中国人民的重要思想传统,并对今日之现实,亦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华夏民族 与邻和 天人和 上下和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一、华夏民族形成与初始阶段的“仁战”观念在数年前我曾写过《“煝”:华夏思想之大原——孕育于祭祀文化下的思想意识》1一文,初步阐明了植根于黄河中下游区域原始的、早期的农耕经济所孕育的祭祀文化和礼乐文化“三和”的思想特色。经过数年来对古代思想史的进一步研究,对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广学;;“煝”:华夏思想之大原——孕育于祭祀文化下的思想意识[J];江海学刊;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华阳;;宋代的植棉和棉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2 王佳楠;孙暑萍;;陕甘宁地区历史农业灾害调控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李合章;刘书芳;;古村落在寨墙营建中体现的传统营城理念——以临沣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4 张刚;论传统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陈瑞芳;;贞观年间唐朝与突厥可汗阿史那氏的关系探微[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吕变庭;北宋士大夫的人格特征[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张喜贵;;“人心”与“文心”的分裂——论王褒诗品与人品中的两面性[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8 任环;;论张说对传统碑志文的变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9 田双;;从李建勋诗歌创作看其仕宦人格[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10 李文辉;千古金台安在哉[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家葵;张瑞贤;银海;;《新修本草》纂修人员考[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2 李如雪;;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揭露的社会现实[A];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2014年
3 杨伯;;论代、德之际古文运动的转型——以崔yP甫“拟官多涉亲故”为中心[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国文论的道与艺[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5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林姗;宋代屈原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严华;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0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6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