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与柳孜经济文化的繁荣
本文关键词:隋唐大运河与柳孜经济文化的繁荣
更多相关文章: 隋唐大运河 通济渠 柳孜 皖北文化 运河考古
【摘要】:通济渠通航以后,迅速成为南北运输大动脉,而柳孜成了运河之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依据文献与考古资料,通济渠当时宽约40至60米,深约6.5米,通航能力较大,为南北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史料对唐宋通济渠漕运量的记载能够侧面反映出柳孜当年的车水马龙景象;而柳孜所纳的盐税额,出土的唐船、大量石锚和瓷器等则是柳孜古代商业繁荣的直接证据。种种迹象表明,古代柳孜人口繁盛,宗教信仰浓厚,生活富裕。但是,此地亦因地理位置的重要与经济的繁荣而屡遭兵燹。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元明以后,柳孜逐渐衰落。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通济渠 柳孜 皖北文化 运河考古
【基金】:安徽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皖北运河文化研究”(AHSKLW2014D05)
【分类号】:K207;F129
【正文快照】: 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我国考古书对此有所提及,但是未能完全揭示出柳孜的经史上的一项空白,为研究中国运河历史、运河文化济文化面貌。[2]故此,笔者拟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以及运河沿线古代社会经济状况找到了新的突破础之上,结合史料与考古资料,试对柳孜当年的水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谦;;关于隋代通济渠入泗入淮问题考辩[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6年00期
2 曹坤梓;王金根;许继清;;隋唐运河通济渠与沿岸聚落空间关系初探[J];华中建筑;2012年09期
3 周勇;孟方;;通济渠W乔乓远瘟骶怪J];宿州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翁俊雄;通济渠通航于何年[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5 刘希为;;隋开通济渠流经徐州[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6 王其yN,周晓薇;明西安通济渠之开凿及其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2期
7 方孝廉;;隋开通济渠与洛河改道[J];考古;1999年01期
8 周迎秋,王心源,支小勇;通济渠由水运到陆运交通功能的转型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隋唐大运河考古河南段——通济渠郑州段[J];华夏考古;2013年03期
10 刘希为;;隋开通济渠与汴水改流考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怀宇;;通济渠遗址考察述论——通济渠路线新辨[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冀和;;隋开通济渠流经区域路线考综述[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红暖;通济渠开凿对安徽地区的影响[N];安徽日报;2014年
2 记者 李颖;大运河申遗开启倒计时[N];郑州日报;2011年
3 记者 谢庆 通讯员 李艳艳 鲁定君;大运河郑州段考古有新进展[N];郑州日报;2011年
4 邓新波;大运河遗产的几个特点[N];中国文物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刘亚辉;中国大运河申遗拉开序幕[N];河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戚帅华;揭开古运河流经之谜[N];洛阳日报;2013年
7 李珊珊 杨国勇 苏唯谦 王晓风 苏锐 王炜 乔国良 陈关超;让大运河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朱瑞增 张振明 李永恩;隋唐大运河郑州源头枢纽故道[N];中国档案报;2010年
9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顾万发 汪松枝;隋唐大运河郑州段调查[N];中国文物报;2012年
10 韩强;运河情未了[N];江淮时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金根;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与沿岸聚落空间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王修全;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的遗产构成与价值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3 李静兰;隋唐大运河郑州段历史价值及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60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6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