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0:23
本文关键词: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研究
【摘要】:明清时期的赶苗拓业是历代封建王朝“平蛮”政策的延续与升华,其不见于封建正史,却大量存在于当今武陵地区的方志、族谱、碑刻及民间传说之中,并在当今少数民族心中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记忆。目前关于赶苗拓业研究还处于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在详细收集武陵地区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发生在明清时期的赶苗拓业事件作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旨在分析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带来的影响。苗族作为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且也为武陵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武陵地区正处于国家抚贫和重点开发的区域。为此,国务院在2011年颁发了关于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因此,研究以苗族为代表的赶苗拓业事件,不仅可以剖析明清时期苗族的迁徙与分布,也可以了解明清苗族的发展状况,为当今武陵地区苗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和参考依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武陵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政区沿革;主要是对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形成背景的了解。第三部分为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的基本概况。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赶苗拓业定义的看法;二是通过对渝东南、黔东北及湘西三个地区赶苗拓业的叙述和梳理,使明清武陵地区的赶苗拓业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三是简述赶苗拓业对苗族迁徙方向的影响;第四部分为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形成的原因辨析,笔者主要从明清统治者对苗族的政策、土著居民的减少和外来移民的增加、苗族的自身因素、封建地主和客民对苗族土地的掠夺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第五部分为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的影响;笔者主要从地名文化、民族分布格局以及山地开发三个方面,对明清赶苗拓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纳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明清 武陵地区 赶苗拓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16
- 一、选题缘起8
- 二、研究意义8-9
- 三、研究综述9-13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3-16
- 第一章 武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政区沿革16-20
- 第一节 武陵地区自然地理环境16-17
- 第二节 武陵地区的政区沿革17-20
- 一、明清以前武陵地区的政区沿革17
- 二、明清时期武陵地区的政区变迁17-20
- 第二章 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的基本概况20-42
- 第一节 赶苗拓业的定义20-23
- 第二节 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的发展历程23-39
- 一、渝东南地区的赶苗拓业23-31
- 二、黔东北地区的赶苗拓业31-37
- 三、湘西地区的赶苗拓业37-39
- 第三节 赶苗拓业与苗族的迁徙39-42
- 第三章 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形成原因辨析42-46
- 一、明清统治者对苗族的政策42-43
- 二、土著人口的减少与外来移民的增加43
- 三、苗族自身的因素43-44
- 四、封建地主和客民对苗族土地的掠夺44-46
- 第四章 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的影响46-50
- 一、对武陵地区地名文化的影响46-47
- 二、对武陵地区民族分布格局的影响47-48
- 三、对武陵地区山区开发的影响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倪东业,张有平,段辉涛,李继国;武陵地区中学生营养素摄入与运动能力的现状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5期
2 王希辉;;武陵地区散杂居蒙古族的分布及来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1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权生 黄柏权;武陵地区的森林变迁[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润;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97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977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