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清时期锡山秦氏家族女性生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09:06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锡山秦氏家族女性生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 锡山秦氏 女性


【摘要】:锡山秦氏家族,先后维持400多年,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一个大家族,其始祖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宋淳祜年间(1241-1250),秦观十一世孙秦惟祯从武进入赘到无锡福安乡胡埭王氏,秦惟祯就是秦氏家族的迁锡始祖。从此便开始了锡山秦氏家族的历史。锡山秦氏家族,是典型的通过科举入仕、以诗礼传家而形成的文化世家。家族中人才辈出,代有闻人。明清时期,曾有“六科三解元,一榜九进士”的盛举。自明天顺三年(1459),秦惟祯六世孙秦夔在科举中取胜以后,明清时期锡山秦氏家族共中进士34人,举人77人,其中有13人点了翰林,入翰林院任职,有3人列入一甲第三名探花。秦氏家族非常注重诗文的辑录,仅秦氏一个家族,即辑有《锡山秦氏诗钞》18卷,又辑有《锡山秦氏文钞》14卷,其中,《诗钞》收录作者242人,《文钞》收录作者123人。一个封建大家族,能够维持400多年而不倒,自然有其原因所在。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锡山秦氏家族的研究颇多,但是一直都忽略了从家族女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明清时期无锡秦氏家族的生活情况和其兴盛的原因,笔者决定对锡山秦氏家族女性的生活进行分析研究,揭开秦念桥、裘凌仙、秦森源等秦家才女的生活面纱,并分析女性对于家族兴衰成败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考察秦氏家族对女性的教育问题。在明清时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世家大族不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女性的教育表现出了一定的开明意识。锡山秦氏家族就是这种大家族的典型代表。一方面,锡山秦氏家族中的女性,从小在父兄的影响下,受教育机会相比明清以前的女性有着显著增加。秦氏家族中的女性,因为生长在这种诗书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幼承庭训,自幼便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家族联姻,秦氏家族女性一般会出嫁到与其地位相当的世家大族,其丈夫多为书生官吏。丈夫便承担起教育妻子的责任,夫妻之间互相酬唱,传为文坛佳话。第二部分探讨秦氏家族的婚姻情况。婚姻是古代宗法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望族间的联姻是维系世家大族鼎盛不衰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家族联姻的原因,并整理了明清时期锡山秦氏家族与其他世家大族之间的联姻情况。秦氏家族希望通过联姻的方式,与当时无锡地区其他文化家族强强联合,以保证家族鼎盛、家族文化绵延不断。第三部分叙述秦氏家族女性的社交生活。秦氏家族的女性从小在父兄的影响下,熟读诗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在十七世纪的江南,已经形成了一个闺秀群体,秦氏家族的女性与其他家族的女性们通过频繁的交往,在这个群体中建立诗社、雅集唱和,她们的作品主要表现在交游、出游和关心家国时事三个方面。第四部分分析秦氏家族女性对家族兴衰成败产生的影响。锡山秦氏家族,在明清时期维持400多年而不倒,与家族男性的努力固然是分不开的,但同时家族女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从教育子女方面来看,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落到了家族女性的头上。秦氏家族女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子女的教育和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是从对家风、门风的影响来看,秦氏一门多孝女和烈女,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孝女和烈女依然能够弘扬门风,给家族带来物质赏赐和精神激励,这对家族的兴衰成败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明清时期 锡山秦氏 女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3.68;K2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 选题缘起8-9
  • (二) 学术史研究回顾9-11
  • 1、家族史方向9-10
  • 2、明清江南妇女史方向10
  • 3、锡山秦氏家族研究10-11
  • (三) 文献资料11-13
  • 1、家谱资料11
  • 2、地方志资料11-12
  • 3、诗文集12-13
  • 一、秦氏家族对女性的教育13-18
  • (一) 名父之女14-15
  • (二) 才士之妻15-18
  • 二、秦氏家族的婚姻情况18-23
  • (一) 家族联姻的原因18-19
  • 1、讲究门当户对18
  • 2、形成利益群体18
  • 3、提升文化18-19
  • (二) 秦氏家族联姻的情况19-23
  • 三、秦氏家族女性社交生活23-32
  • (一) 交游23-27
  • 1、闺怨23-24
  • 2、姊妹、母女、妯娌之情24-26
  • 3、交友26-27
  • (二) 出游27-30
  • (三) 心系家国30-32
  • 四、秦氏家族女性对家族兴衰成败的影响32-37
  • (一) 对子女的教育32-34
  • (二) 家风、门风34-37
  •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义;;社会角色转型与生育水平变动[J];人口与社会;2014年04期

2 吴祖鲲;王慧姝;;文化视域下宗族社会功能的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永奎;《礼记》中的家的哲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刘建东;论家庭法律地位的变迁[D];苏州大学;2012年

3 代昌雄;晚清民国时期监利孝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海丹;清代监利家谱的史料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杨孜;平地瑶宗族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6 刘云涛;1930年代寺北柴村宗族与基层社会生活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04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04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d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