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3:24

  本文关键词: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汝宁府 科举制 进士群体


【摘要】:科举制度长期以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相关研究日益拓展,其中进士群体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汝宁府作为明代河南布政司八府之一,在进士数量上仅次于河南的省城所在开封府,以337人的数量高居第二名。汝宁府进士群体不仅仅数量众多,其自身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本文就将视野集中在这些进士身上,旨在研究其与国家及当地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汝宁府进士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原因,以及进士群体的主要贡献、作家及进士家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全文除摘要、绪论及结论之外共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是对汝宁府历史沿革及进士群体人数的考订和整理,统计出汝宁府在明代共有进士337人。这一部分的重点是汝宁府进士群体人数的整理,笔者首先确定了以文进士为研究对象,然后对进士在籍贯上的问题进行了界定,理清了汝宁府进士的范围。然后又通过前人的统计资料及笔者所搜集的地方志及进士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得出明代汝宁府进士数。第二章重点阐述了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呈现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关于其特征主要是在时间上大致呈现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汝宁府举业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从洪武到宣德共历五朝;汝宁府举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历正统到弘治五朝;汝宁府举业的成熟与鼎盛期,这一阶段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最后一个阶段为汝宁府举业的下降阶段,从天启到崇祯共历两朝。举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持点。在空间上呈现出分布不平衡又主要集中于淮河一线及其以南地区。并分析了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地理交通、教育文化水平、风俗传统等这几个方面。第三章从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以及对本地的教化及慈善等方面的贡献方面阐述明代汝宁府进士的主要功绩,特别是以王祖嫡为代表及入乡贤祠进士的主要贡献,探讨他们对地方风气的改善和形成的重要影响。第四章对何景明、王祖嫡、戴冠等为代表的著名的汝宁府进士作家进行了简要描述,凸显出汝宁府在明代在文学的兴盛。此外又以汝阳赵宽、赵贤、李宗延家族、上蔡马骥家族等六个进士家族为个案,来深入了解汝宁府进士群体。进士群体身上凸显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明代 汝宁府 科举制 进士群体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绪论9-15
  • 一、选题意义9-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3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3-15
  • 第一章 明代汝宁府进士人数考察15-18
  • 一、汝宁府区域范围15
  • 二、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的整理15-18
  • (一) 对“汝宁府进士群体”的界定15-16
  • (二) 明代河南汝宁府进士人数16-18
  • 第二章 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及其原因分析18-44
  • 一、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时间分布及其原因分析18-29
  • (一) 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的时间分布特征18-21
  • (二) 汝宁府进士群体时间分布特征原因分析21-29
  • 二、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分析29-44
  • (一) 汝宁府进士群体空间分布特征分析29-31
  • (二) 明代汝宁府进士空间分布特点的原因分析31-44
  • 第三章 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的贡献44-60
  • 一、对国家和其他区域的贡献44-54
  • (一) 政治方面的贡献44-45
  • (二) 军事方面的贡献45-47
  • (三) 社会管理方面的贡献47-48
  • (四) 文化和教育方面主要贡献48-54
  • 二、汝宁府进士群体对汝宁府社会事务的贡献54-60
  • (一) 以信阳州人王祖嫡为代表的个体人物贡献54-56
  • (二) 王祖嫡以外进士入乡贤祠者主要贡献56-60
  • 第四章 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作家代表及进士家族60-67
  • 一、明代汝宁府进士群体作家代表60-62
  • 二、明代汝宁府进士家族62-67
  • 结语67-69
  • 附录:明代汝宁府进士名录及小传69-87
  • 参考文献87-91
  • 后记9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宣德;明代地方教育建设与进士的地理分布[J];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2 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909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09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