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家国: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协会研究
本文关键词:性别与家国: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协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协会 母教 慈善 民族主义
【摘要】: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协会于1920年在上海成立,为世界基督教妇女节制协会的分支。该会深受美国妇女运动影响,承继基督教义中的"节制"理念与纯洁妇女意识,试图通过开展禁止烟酒、兴办慈善和倡导母教三项工作来表达女性诉求,进入公共领域,建立中国女性独特的性别空间。近代民族主义深刻影响了妇女节制协会的活动理念,在其话语体系中妇女的性别属性被赋予高度的政治意涵和鲜明的工具性意义。妇女节制协会的理念和活动既彰显了基督教知识女性的独特追求,也透视出了女性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尴尬处境。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协会 母教 慈善 民族主义
【分类号】:B978;C913.68
【正文快照】: 清末民初,社会进步的成果之一即是女性角色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部分接受过良好近代教育的女性开始关注女性解放,女子参政运动和女性经济独立运动等应运而生。近代来华传教士和本土教会人士在晚清追求男女平权、女子入学及天足运动等活动中曾扮演过先驱角色,在这场女性解放潮流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净f ;;刘王立明与民国时期中国妇女节制运动[J];史林;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保中;;基督徒群体身份认同冲突研究——以北京市BG家庭教会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2 王文胜;;重负与神恩——论谭恩美小说中的基督教色彩及其文学价值[J];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3 贺永田;吴赘;;晚清基督教慈善事业述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敦科;齐鲁大学教育转型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端木敏静;融通中西,,守望记忆—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琰琰;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协会事业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白敬;民国时期武汉地区女子学校德育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3 杨瑞;非基督教运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余丽丽;《女铎》及其家庭育儿教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铁;传教事业的世俗化:美北长老会在山东早期活动研究(1861-1900)[D];山东大学;2014年
6 刘同赛;近代来华传教士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7 冯蕾;战后上海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托儿所研究(1945-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赵晨;战争·苦难·救赎[D];上海大学;2014年
9 吴小娣;苏州近代基督教慈善事业研究(1850-1937)[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10 孙贤坤;明清上层社会接受西学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明;;回顾基督教研究方向的十年历程[J];宗教学研究;2010年S1期
2 左芙蓉;;近代北京基督教史研究现状及史料利用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2期
3 谭厚锋;;贵州基督教史研究发微[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吴义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与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3年10期
5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应走向开放[J];学术界;2013年11期
6 赵威;;论基督教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J];文教资料;2006年15期
7 郭海良;;1980年以来国内基督教研究评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6期
8 J·谢和耐;陆秉君;;《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J];时代与思潮;1990年02期
9 李明伟;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揭密 中国基督教史又获珍贵文献[J];中国天主教;2000年06期
10 邱树森;元代基督教在江苏的传播[J];江海学刊;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J·谢和耐;陆秉君;;《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2 黄剑波;孙晓舒;;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从《基督教的兴起》看社会学家笔下的早期基督教史[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五辑[C];2007年
3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张镇环;何锡华;;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教动机、传播情况及影响[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5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郑争文;;公民社会的困境和基督教的应对[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7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史初探(1819—1949)[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8 陶飞亚;杨卫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范式的新探索:《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读后[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9 任继愈;;读徐怀启遗著《古代基督教史》[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炳三;华西基督教文献资料的开拓之作[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上海大学历史系 肖清和;新世纪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任延黎;基督教研究的学科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乐峰;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督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夏洞奇;走出意识形态的基督教简史[N];东方早报;2010年
6 陶飞亚 上海大学文学院;西方学者视域中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范式转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朴承之(学者);中国人的天,基督教的上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张志鹏;两岸基督教论坛开辟互信互利新渠道[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陈祖武 郑振清;致力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N];福建日报;2005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 朱竞e
本文编号:100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0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