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拯救——论禅宗农禅思想对劳动异化问题的克服
本文关键词:劳动的拯救——论禅宗农禅思想对劳动异化问题的克服
【摘要】:由于单纯的物质生产对人的物化和压迫,劳动的异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伤痛:劳动需要拯救。尽管世界各大宗教早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措施,但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消极的。在这一点上,唯有中国禅宗通过农禅实践找出了一条积极、有效的解决之道。这就在于农禅把生产劳动直接当成了获得精神自由的途径。农禅实践的一方面是于事见理,即通过劳动包含的全部自然、经验的内容,领会超验的理体,这就是一种精神超越;另一方面是由境入心,即透过劳动中呈现的全部外在、物质的现象,领会内在、绝对的精神本体,这就是一种精神反思。农禅实践作为这种超越和反思的辩证统一,就是现实的精神自由。在这里,正因为人通过劳动拯救了他自己,所以也使劳动本身得到了拯救。不过由于禅宗思想逐渐融入华夏自然思维传统,农禅也形成了一切现成法门,最终使其原有的超越与反思向度都消磨殆尽。农禅思想对于解决劳动异化问题的尝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极珍贵的启示。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异化劳动 农禅 精神超越 一切现成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TD1105)
【分类号】:B946.5
【正文快照】: 前言在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最初的黄金时代都被想象为没有劳动的。人无忧无虑地徜徉在世间,享受大地的果实。与这种想象截然对立的是在现实人间,先民们必须通过长期汗流浃背的辛苦劳作,才能勉强生存。这种神话与现实的对比透露出,在几乎所有文化中,对劳动的“意识形态化”的赞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学国;;关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性[J];哲学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学国;内外之辨:略论中国哲学的自我概念——兼与蒙培元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富;张宗艳;;异化劳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拱顶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何荣贵;;要区别异化劳动和对象化劳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张浩;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J];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02期
4 邹国球,曾特清;异化劳动:伦理意义及其阙失[J];兰州学刊;2004年03期
5 姜喜咏;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逻辑辨析[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风声;;关于“异化”与“劳动”的断想[J];美术观察;2007年05期
7 李霞玲;王贵友;;劳动的异化与技术的异化——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异化理论之比较[J];理论月刊;2010年01期
8 金雪;;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J];黑龙江史志;2010年07期
9 丁雪云;;艺术创作的异化与美[J];大舞台;2011年02期
10 吴春敏;;异化思想的争论在“以人为本”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理论推动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生岐;;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形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周树智;;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大标志——兼评黄楠森先生对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否定[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张卫霞;;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及审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札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肖恩·塞尔斯;高雯君;;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庞世伟;;人在“归途”中——马克思审美现代性批判的人学意蕴[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存明;;《手稿》与中国美学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圣轮法师;;中国佛茶文化的新思路[A];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6年
10 方芳;;从“异化的人”到“全面的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平;精神超越不可或缺[N];文艺报;2004年
2 舒信华 刘英海;宜春农禅漫话[N];宜春日报;2005年
3 ;文学: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N];解放日报;2005年
4 刘军;文学的灯火[N];人民日报;2009年
5 撰文 邹玖胜;农禅并重真如寺[N];九江日报;2007年
6 刘兴华;贬谪:文人的精神超越[N];宜春日报;2008年
7 舒圣祥;奥运精神超越国界[N];经济视点报;2008年
8 刘欢 李鸣;农禅并重的云居山真如寺[N];九江日报;2007年
9 李惠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产权[N];学习时报;2006年
10 雷达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雷达:当代文学到底缺什么?[N];各界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柴婷婷;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D];吉林大学;2008年
3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4 谢秀华;工业社会休闲异化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林杰;《坛经》心性论及其研究方法与湘赣农禅之心境并建[D];湖南大学;2012年
7 田坤;乌托邦与生态社会主义[D];苏州大学;2012年
8 周立秋;异化的生存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9年
9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异化劳动的生态哲学批判[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2 张浩;中国佛教农禅思想与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王佳灵;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及其当代意义[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江优优;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法哲学批判[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刘鲁红;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范畴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6 田蓉;关于文化异化问题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艳;马克思的自然理论与现代性[D];安徽大学;2004年
8 熊兵;关于异化问题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9 朱雪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私有财产概念及其相关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付国辉;论情感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7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0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