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的本土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20:21
本文关键词: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的本土化研究
【摘要】: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代印度,是释迦牟尼所创。佛教传入中国,当在两汉之际,在汉到西晋之前这一段时间,影响力并不大,佛教在内容上依附于儒家,在形式上则一直被当做方术之一种。进入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大量的佛经被翻译、引进,佛教逐渐为世人所熟悉,加之一些帝王的大力提倡,逐渐昌盛起来。 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在教义、教理及制度等方面与中国本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佛教初传时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当其逐渐发展壮大后,不可避免的与中国本土儒家、道家以及道教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成为了中国佛教徒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佛教与中国本土儒家、道家文化的碰撞、融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佛教本土化的过程。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一阐述。
【关键词】:佛教 儒家 道家 道教 本土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第一章 汉代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初步融合7-20
-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7-8
- 第二节 汉代佛教的特征8-11
- 第三节 汉代佛教典籍11-20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20-28
- 第一节 康僧会对佛教思想的改良20-21
- 第二节 僧侣调和与统治阶级的关系21-23
- 第三节 僧官制度的形成23-27
- 小结27-28
- 第三章 佛教般若学与玄学的融合28-33
-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28-29
- 第二节 佛教般若学的兴盛及与玄学的融合29-31
- 小结31-33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与儒家的冲突和融合33-39
- 第一节 沙门敬不敬王者33-36
- 第二节 沙门袒服之争36-39
- 结论39-40
- 主要参考书目40-42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42-43
- 致谢4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封钰;;敦煌莫高窟早期雕塑源流[J];东南文化;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1014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1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