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死习俗:“鲧复生禹”神话与历史背后的真相
本文关键词:老人自死习俗:“鲧复生禹”神话与历史背后的真相
【摘要】:依据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观"、弗雷泽的原始巫术思维原理、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经典理论,剖析"鲧复生禹"神话,鲧-禹部落(家族)具有雨师职能。去掉神话历史化、历史道德化的迷雾,鲧的被杀背后真相是自死。"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是老人自死之后的"三年之丧"的仪式。仪式中鲧向禹转移的"神灵"形象、仪式的空间特性都体现了源自祖先颛顼的部落传统。"鲧复生禹"神话具有老人自死习俗与成人礼仪双重意象。以禹为核心,颛顼-鲧-禹部落在三代史的开端具有特殊地位与重要性,老人自死是那个时代的敬老、孝道的重大仪式。
【作者单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学院/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关键词】: 老人自死 鲧复生禹 天问 巫术思维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170)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关于老人自死传说的研究,我提出解释理论是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观”与詹·乔·弗雷泽《金枝》中的原始巫术思维原理(即老人自死习俗的本质是民俗信仰),并结合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理论,解析了典籍中“尧舜禹禅让”的真相是老人自死习俗,周期三年,并在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梅;崭新而科学的神话学派的崛起──唯物辩证神话学派管窥[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潜明兹;中国神话学五十年[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3 叶舒宪;吉田敦彦与日本比较神话学[J];民俗研究;2000年02期
4 边缘人;神话学的新视野──读王孝廉《岭云关雪──民族神话学论集》[J];民俗研究;2002年01期
5 张岚;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话特征探析之一[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仰海峰;巴特与大众文化的神话学解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5期
7 胡和平;论神话的模糊性[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刘宗迪;中国现代神话学:在思想与学术之间[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9 叶舒宪;神话的超前智慧[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10 陈连山;中国神话学应该如何评价神话的历史地位[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任远;;动植物神话与图腾崇拜——对赫哲族神话的思考之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杨健吾;;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学研究的新收获——达西乌拉弯·毕马著《原住民神话大系》十部著作评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3 陶阳;;钟敬文神话学管窥[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吕微;;现代神话学与经今、古文说——《尚书·吕刑》阐释的案例研究(摘录)[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陈连山;;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中国现代神话学对《山海经》经典地位的塑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陈建宪;;走向田野 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反思之一[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斌;张艳芬;;普罗米修斯的四重身份——对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的一个神话学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9 崔柳生;;茅盾的神话观与人类学派的神话学[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10 杨玉彬;;阜阳出土东汉“升仙图”画像镜考释——兼论东汉神人车马画像镜神话学内涵等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祥书;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豫闭幕[N];文艺报;2006年
2 记者 张艳丽 实习生 张煜贞;伏羲、女娲神话在周口[N];周口日报;2006年
3 胡艳丽;神话:望向洪荒指向心灵[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张呈富;神话学研究的力作[N];新闻出版报;2000年
5 记者 马四新;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隆重开幕[N];周口日报;2006年
6 记者 张艳丽;神话存活在民间[N];周口日报;2006年
7 ;中国河南·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周口)宣言[N];周口日报;2006年
8 叶舒宪;神话考古的范例[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叶舒宪;《山海经》与神话地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叶舒宪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原型编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景阳;走出神话的帷幕——中西早期神话中的悲剧意识及其对文学精神和文学主题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2 金海;蒙古神话的文化解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璐璐;神话隐喻的特性及其在神话复兴中的作用[D];燕山大学;2012年
2 黄云源;中国神话学20世纪上半叶学术思潮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3 卓玛;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的女性人类学阐释[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伟;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丽娜;神话帷幕里的现实演绎[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峗;中西神话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黎莉;以葫芦神话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壮族与老挝佬泰族群的文化[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潘坚;论地域性神话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硕;生命困境的终极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吕妍沁;长江流域鸟神话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4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1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