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其中的圆
发布时间:2017-10-17 04:28
本文关键词:自在其中的圆
【摘要】:曼荼罗源自印度,在藏传佛教中发展成熟,并且在当代被应用于心理分析和治疗。它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和不同的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文明共性的图式。这种共性基于曼荼罗图式对于不同的地域文明介入的包容性,使得不同的人类文明对自我和宇宙空间关系认知在其中达成共识。 本文在藏传佛教曼荼罗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各种具有曼荼罗图式特征的图像进行整理和研究,论述了这种图式对空间观念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分析了曼荼罗图式的视觉语言中传达出的,——将自我也作为宇宙的中心,把身体结构和内心世界与宇宙空间相互对应的“天人合一”观念。 本文希望通过对曼荼罗空间观念的阐释,使得这种“自在其中”的圆形图式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发展出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曼茶罗 空间观 图式 宗教 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概述9-12
- 1.1 课题缘起9
- 1.2 研究对象的概念9-10
- 1.3 研究范围10
- 1.4 研究方法10-11
- 1.5 研究现状11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第二章 曼荼罗的历史脉络和地域特征12-15
- 2.1 曼荼罗的历史脉络12-14
- 2.1.1 古印度原始宗教中诞生的曼荼罗12-13
- 2.1.2 藏传佛教中发展成熟的曼荼罗13
- 2.1.3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阐释带动曼荼罗的多元化13-14
- 2.2 曼荼罗的地域特征14-15
- 第三章 曼荼罗的空间观念15-19
- 3.1 曼荼罗空间观念的演变历程15-18
- 3.1.1 从三维到二维——古印度的建筑观15
- 3.1.2 从二维到三维——藏传佛教中的平面坛城与立体仪轨15-16
- 3.1.3 从二维到多维——现代西方的曼茶罗打开多维心理空间16-18
- 3.2 佛教的空间观念18-19
- 3.2.1 横遍十方18
- 3.2.2 大小无碍18-19
- 第四章 曼荼罗的空间形式特征19-28
- 4.1 外方内圆的基本架构19-25
- 4.1.1 曼荼罗中“我”的位置——中心的圆19-21
- 4.1.2 曼荼罗认识世界的基本方位——四方21-23
- 4.1.3 多种空间方位的分割——曼荼罗的基本图形分类及其语义23-25
- 4.2 曼荼罗的色彩与方位空间的对应25-28
- 4.2.1 佛教曼荼罗的五色25-26
- 4.2.2 五色与方位空间的对应26-28
- 第五章 曼荼罗是自在其中的空间想象28-32
- 5.1 曼荼罗与人体结构的关系28-30
- 5.2 穿在民间百姓身上的曼荼罗30-32
- 第六章 曼茶罗空间观念的象征——沙的坛城32-35
- 6.1 沙的寓意32-33
- 6.2 沙坛城的制作——累积的时空33
- 6.3 沙坛城的分解——轮回的时空33-35
- 结语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中公明 ,刘永增;敦煌寂静四十二尊曼荼罗[J];敦煌研究;2002年05期
2 李立;曼荼罗的文化学浅释[J];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5期
3 袁建勋;;浅析藏密曼荼罗的用料与色彩[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4 康·格桑益希;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J];西藏研究;2004年01期
5 史培勇;;曼荼罗出现的色彩与形态之解析[J];艺术评论;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1046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4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