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新约圣经》中的摩西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8:26

  本文关键词:《新约圣经》中的摩西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摩西 形象研究 新约 旧约 继承与发展


【摘要】:摩西是《希伯来圣经》叙事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希伯来圣经》中的出埃及故事是对以色列人的整个信仰体系具有形塑意义的核心事件,而摩西就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中心的角色,不断的言说和回忆摩西是《希伯来圣经》各书卷的作者想要回归出埃及传统的普遍做法。在《新约圣经》中,很多主题都涉及犹太教的传统信仰,而这时,摩西就会作为传统信仰的代表,成为《新约圣经》各书卷作者重点探讨的对象。因此,摩西是两约之间的一个重要线索性人物。后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希伯来圣经》称之为《旧约》,而将自身的经典称之为《新约》,意指对传统信仰的更新与替代,但是《新约》本身却继承和发展了大量《旧约》的思想观念。因此,对《新约》中的摩西形象进行梳理和解读是一项能使读者清晰的看到这种继承和发展的研究。 本文即是这样一项研究,分析摩西形象在《新约》中的应用和发展,探讨基督教对于犹太信仰传统的继承与超越之处。我们将分析的重点放在《新约》中的《马太福音》、《约翰福音》、以及保罗书信中的《罗马书》和《哥林多后书》。之所以将重点放在这几本书,一方面,是因为《新约》中的这几部书卷对摩西的探讨较为集中,意涵也较为丰富,忽略其他书卷对摩西形象的探讨不影响我们对摩西这一线索人物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已有的学术成果中对这些书卷中的摩西形象探讨更为丰富,有利于我们吸纳和整理这一主题。 在《马太福音》中,摩西往往作为犹太教传统信仰代表的形象出现,然而文本中直接提到“摩西”一词的章节却并不是我们分析的重点。而是放在那些摩西的名字往往隐而不现,但又处处是在描述和回忆摩西传统的地方。我们将看到,《马太福音》的作者非常迫切的想让读者认识到耶稣与摩西之间的关联。换句话说,《马太福音》的作者至少在这些章节中将耶稣塑造成一个“新摩西”的形象。 在《约翰福音》中,作者几乎在一开始就以摩西为线索,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叙事单元来阐述耶稣的教导,这一特点是《新约》其他书卷所不具有的。在这一叙事单元中,《约翰福音》的作者认为摩西预言了耶稣的到来,强调了耶稣对摩西的超越性,指出既然耶稣的反对者们所依赖的权威是他们的圣者——摩西,那么论证耶稣对摩西的超越即能打破反对者的这一依赖。 在保罗书信中,尤其以《罗马书》和《哥林多后书》为主,对摩西形象的描写初看上去带有贬义的色彩。相对《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来说,摩西形象似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立场问题。实际上,保罗在书信中深刻地剖析了摩西的传统,在此基础上阐明基督教自身的拯救神学。比起以上两部福音书来讲,保罗书信其实更为直接的面对了旧的信仰传统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保罗对摩西以及其背后的传统是抱有同情的。 通过对《新约》中的这几部书卷中摩西形象的梳理,本文试图将《新约》中的摩西形象总结出一个整体的印象,来说明《新约》对《旧约》的继承与超越之处。但就整体而言,摩西在《新约》中的形象是丰富且充满张力的,这反映了不同书卷的作者对摩西及其传统的不同理解,本文也力图清晰的分辨这些不同之处,以使这项研究不流于简单和仓促。
【关键词】:摩西 形象研究 新约 旧约 继承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7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3
  • 一、选题意义7-8
  • 二、摩西与《旧约》8-9
  • 三、摩西与《新约》9
  • 四、研究综述与方法9-13
  • 第二章 《马太福音》中的摩西形象13-28
  • 第一节 摩西形象在古代犹太教传统中的流变13-20
  • 第二节 《马太福音》中的摩西形象20-28
  • 第三章 《约翰福音》中的摩西形象28-37
  • 第一节 摩西形象在《约翰福音》中的特点28-29
  • 第二节 摩西形象的文本分析29-37
  • 第四章 保罗书信中的摩西形象37-47
  • 第一节 保罗书信与摩西38-39
  • 第二节 保罗与律法39-44
  • 第三节 保罗与摩西44-47
  • 第五章 结论47-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占华,孙爱霞;什么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与命运——弗洛伊德的社会文明观述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陈小荣;;基于《约翰福音》谈个别隐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3 龚璇;;伤痛·凝视·叙写——科姆·托伊宾小说《布莱科沃特灯塔》的主题意蕴[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4 芮欣;;“罪”之影像——基督教文化视阈下的韩国电影[J];东方丛刊;2008年01期

5 黄霜;;《达·芬奇密码》之祸[J];电影文学;2008年16期

6 曾琼;试论古希伯来《旧约》文学中神人关系的悖反——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学比较的视野[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胡晓华;;安妮·莱斯吸血鬼系列小说中的回归意识[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9 余境熹;何超英;;汉语死亡禁忌语杂议[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10 陈玉洪;;恋父与弑父:《我的名字叫红》的另一种解读[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白新欢;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4 邱文平;犹太人早期上帝观念的历史演变[D];复旦大学;2006年

5 魏治勋;禁止性法规范的概念[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王黎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鲍同梅;教师自主:一种审视教师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秋明;当代罗城基督教信徒口述耶稣形象初探[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黄伟平;人间幸福的执著追求[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若白;厄普代克《兔子,跑吧》评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周宗源;民族文化的复兴与现代生活的复魅[D];海南大学;2011年

7 郑波;暴力 死亡 亲子[D];浙江大学;2011年

8 葛韵;《摩西五经》律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郑锡恩;论宗教文化对希伯来法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涛;《圣经》“爱德”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6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66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1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