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史诗《江格尔》中的“忽

发布时间:2017-10-20 16:41

  本文关键词:史诗《江格尔》中的“忽础”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江格尔》 忽础 崇拜


【摘要】: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实践当中,意识到了“忽础”的重要性,并加以崇拜,在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映射出了“忽础”的足迹,同时“忽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蒙古族历史长河之中,这充分表明了当时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与“忽础”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不管是生产劳动还是作战方面,所取得的成功都取决于“忽础”,虽然有些细节在人们的理念中逐渐消失,但在如今遗留下来的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学中仍能看到它诸多的印记。本文从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等方面探寻了古代蒙古族崇拜“忽础”的原因及史诗《江格尔》中体现的崇拜“忽础”的思想。首先,简述了研究《江格尔》中崇拜“忽础”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前人的研究概况。其次,《江格尔》著作所呈现的历史背景是氏族社会由公有制发展为私有制,中央集权和资产纳入贵族手中。由此社会制度开始瓦解崩裂,以掠夺战利品,俘虏纳贡者为目的的战争不断的发生,处于变革时期的过度性社会,不过这个时期的社会性质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具有封建社会性质的。三,古代蒙古人崇拜“忽础”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当时人们把“忽础”视为创家立业的基本条件,也是处理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准则,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评判审美的标尺,总之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生产活动都与它相关。四,《江格尔》的“忽础”崇拜主要集中体现在崇拜大自然的“忽础”,崇拜动物的“忽础”,人的“忽础”及其智慧的“忽础”。五,《江格尔》中男子三艺成为了“忽础”的表现形式和衡量标尺,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冲突的最基本的方式。最后,论述了《江格尔》当中的四大力士——狮子、大象、龙、凤凰等猛兽野禽意味着万能之兽,所以把它们作为“忽础”的象征来崇拜。
【关键词】:《江格尔》 忽础 崇拜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5-7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1
  • 正文11-65
  • 参考文献65-71
  • 附件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钦巴图;;《江格尔》漫谈[J];寻根;2006年05期

2 周建国;周密;;贾木查的《江格尔》情结[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仁钦道尔吉;;《江格尔》研究概况[J];蒙古学信息;1982年04期

4 扎格尔;;国内《江格尔》研究论文目录索引[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5 格日勒扎布;;《江格尔》产生的前提与历史文化基因[J];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02期

6 乔伦夫;;新疆版《江格尔》的特色[J];西域研究;1991年02期

7 贾木措;汪仲英;;冉皮勒和奥布莱说唱的《江格尔》序诗比较——兼论《江格尔》版本整理方法[J];西域研究;1991年02期

8 扎格尔;中国《江格尔》版本传承及研究状况评述[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张媛;;《江格尔》翻译研究综述[J];民族翻译;2013年04期

10 乌力吉巴雅尔,鲍玉山;《江格尔》所蕴涵的古代蒙古音乐理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子人;;《江格尔》的浪漫主义效用[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2 孟开;;江格尔的形象与土尔扈特部阿尤克可汗的关联[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3 仁钦道尔吉;;《江格尔》的传承与保护[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4 萨仁格日乐;;论史诗《江格尔》中的服饰文化[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5 尼玛;;简评新疆《江格尔》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6 孙瑾;;十年磨一剑 锋从谨严起——《史诗〈江格尔〉校勘新译》的价值探析[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7 海英;;新疆和静县史诗《江格尔》的传承与保护调查报告[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8 周海亮;;试论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伦理思想与江格尔的理想人格[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丹碧;;关于史诗《玛纳斯》和《江格尔》的历史映像问题[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10 孟开;;《史诗<江格尔>的历史渊源》内容摘要[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钦巴图;中国新疆《江格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孟霞;和丰将建江格尔文化基地[N];伊犁日报(汉);2006年

3 斯钦巴图;中外著名的江格尔奇[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记者 井波;新大举行《江格尔》研究成果发布会[N];新疆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瑟;新疆:国际学界关注《江格尔》[N];光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珍;汇集三国研究成果 新版《江格尔》面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记者 杨杰;和布克赛尔江格尔村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N];新疆日报(汉);2011年

8 本报记者  俞灵;《江格尔》,卫拉特蒙古人的灵魂[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记者 宋霞;和布克赛尔县让江格尔文化走出国门[N];塔城报;2007年

10 和布克赛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冬梅;坚持“三个结合”打造文化名县[N];塔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玉折;《江格尔》社会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额尔敦;《江格尔》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斯琴;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萨满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梅荣;《江格尔》产生不同版本的原因与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及传播特点的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娜仁格日乐;《江格尔》中的江格尔世代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诺敏;《江格尔》的崇高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包银花;图瓦《江格尔》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裴玉;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说唱艺术传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娜;“江格尔”汉语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薛刚;《江格尔》中反角形象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接秀珠;“江格尔”的数字化保护与再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乌鲁木吉·巴登其其格;史诗《江格尔》中的“忽础”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格根哈斯;史诗《江格尔》中的国家观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68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68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8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