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自豪感的关系——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民众为例
本文关键词:维吾尔族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自豪感的关系——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民众为例
【摘要】: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的1 356名维吾尔族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维吾尔族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自豪感的关系。研究发现:(1)维吾尔族民众具有较积极的宗教认同,而国家自豪感相对低一些;(2)性别变量在宗教认同和国家自豪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社会身份变量在宗教认同和国家自豪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积极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呈显著的负相关;(5)宗教认同与国家自豪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宗教认同 国家自豪感 关系
【分类号】:B91
【正文快照】: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经验,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以某种形式已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宗教认同是指社会个体以宗教群体中的一分子来界定自己,把自己归属于信仰同一种宗教的宗教群体。因此,宗教认同被界定为人及社会生活中与群体有关的诸元素之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莹瑞;佐斌;;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内群体偏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1期
2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薇;余嘉元;夏春;;分离中的社会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高中建;;“80后”新生代的社会认同建构与社会建设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蔡晓红;冯琰;;球员场外不良行为与领导回应态度对球迷团队认同感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4 虞涛;张永红;;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王碧英;李胜兰;高日光;;主管-下属组织认同与下属离职意愿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9期
6 李俊清;吴剑锋;许静;谢素军;;电视节目中的广东人形象研究——以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为例[J];东南传播;2010年09期
7 徐立明;;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民群体社会身份的重构[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汶蓉;;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的中俄比较——来自上海和彼得堡调查的经验证据[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03期
9 程德华;;和谐社会的可能:社会心理学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郭永园;;兵团模式:新疆兵团增进民族团结职能作用机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唐慧;饭店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庆杰;国企变迁中的工人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D];上海大学;2011年
7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9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10 刘新;虚拟品牌社群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华;我是一名校本培训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慧文;商品型住宅小区的社区认同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宗海玲;当前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帅;转型期组织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宋夏;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与符号消费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金新;效忠转移的困境[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于丽英;基于团队效能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璐;徐芸;;大学生收看韩剧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2 胡发稳;李丽菊;;哈尼族中学生学校适应及其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3 方文;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历程[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4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利;青少年对若干国民或民族的刻板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秦向荣;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依夏木古丽·阿尤甫;;维吾尔族的萨满教遗俗[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2 努力曼·依米提;;维吾尔族宗教文化视野中的生态经济伦理研究[J];世纪桥;2009年05期
3 库吐鲁克·伊敏;;《维吾尔人》是唯心史观的产物[J];新疆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4 何星亮;维吾尔族的早期信仰[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5 杨俊国,张韶梅;从回纥改称回鹘看维吾尔族的鹰崇拜[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解黎晴;;弯月照虚碧 枫叶仍流丹——湖南桃源枫树乡清真寺[J];中国宗教;2005年12期
7 任红;;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历史及其影响[J];中国穆斯林;2008年03期
8 热沙来提·卡热;;论宗教与民族关系——以新疆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关系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9 陈国光;清代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J];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10 阿孜古丽·吾甫尔;;清真寺在维吾尔族社会生活中的作用[J];中国穆斯林;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建平;;深情的怀念——记雅林大使对中国穆斯林民族的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2 范婷婷;;解读新疆维吾尔族头饰孕含的宗教信仰涵义[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占福;;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宗教文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4 袁益娟;;浅析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的民族特色[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麦迪娜;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田夫;可以攻玉的译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解黎晴;翦家岗:“维吾尔第二故乡”[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田夫;可以攻玉的译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记者 左武银 通讯员 罗瑜 俞瑞娟;北庭西寺将露出“庐山真面目”[N];昌吉日报;2006年
6 李海堂 杜斌 贺占军;和谐之歌[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记者 李永武;穆斯林同胞欢庆尔德节[N];兰州日报;2005年
8 丁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杨富学;道教对古代维吾尔人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10 樊前锋;塔塔尔族的前世今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国云;维吾尔人宗教生活的人类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桂林;回鹘摩尼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咏民;维吾尔族图腾崇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闫韶华;简析维吾尔族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伊斯兰教伦理要素[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 任红;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育及其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高传轩;关于农村非制度宗教与社会记忆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帕热旦·米吉提;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的功能和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健;察合台文文献《哈密麻扎引导书》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8 尤太中;简论伊斯兰教在哈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努尔古丽;从考古文化看新疆突厥语族各民族萨满教信仰[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卜丽娟;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宗教文化的生态价值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4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84099.html

